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对于长沙而言,提到路,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五一大道。然而,这条东接火车站,西连五一商圈的主干道,在74年前还只是城市规划图纸上的一条“东西干线”。
1951年5月1日,长沙市政府发布《关于兴建东西干线马路的公告》,宣告了这条城市中轴线的诞生。1975年、2000年,五一路先后经过延长与拓宽,成为长沙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道路……近日,记者在长沙市档案馆中,找到了关于五一大道建设的文献资料,从7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感受这条东西通衢迈向网红顶流的蜕变历程。
秉持超前理念的东西干线
20世纪50年代,长沙城区夹在湘江和粤汉铁路这两条交通线的中间,由此形成南北长而东西狭的状态。据档案记载:“市区南北向扩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城西商业区将会因经济的繁荣而更显拥挤。”为发展水陆交通,沟通城乡关系,当时的市人民政府经过研究,认为市区向东扩展是目前迫切的需求,决定首先修建一条东西干线。
1951年5月1日,长沙市政府发布《关于兴建东西干线马路的公告》。这条“东西干线马路”正是长沙五一大道的雏形。马路全长1550米,宽34米,是长沙城区的几何等分线,也是当时长沙水陆联运的捷径。
当时,为了制定路名还举行了征集活动,共收到41个路名,包括泽东路、和平路、民主路等。最终,“五一路”从众多提名中脱颖而出,提名理由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1951年这一年份等。
值得称赞的是,当时道路的设计,已经体现了很强的前瞻性。档案记载,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道路设计了快慢车道分离系统和完整的排水系统。这样的超前理念,在后来1975年的延伸,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的拓宽过程中,都有充分体现。
2000年2月28日的《关于五一路改造工程工作方案的汇报》档案显示,这次改造提出了三种方案:路幅宽42米、47米和60米。最终,最具前瞻性的60米方案被采纳。而完成拓宽之后,五一路也正式更名为五一大道。
2000年,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兼长沙市委书记张云川在五一路改扩工程遇到巨大阻力时曾指出:“五一路改扩,拓宽的不仅是一条路,更是长沙人的思路!”在道路建成通车后,他又再次强调:“现在看来,加快长沙的建设和发展,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一个好的、开拓的思路。”
由此可见,五一路的成功改扩,对长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它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更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它为长沙的城市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建设注入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维,使长沙的城市建设脱离了那种发展缓慢、步履蹒跚的旧姿态。
五一路改扩之后,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实施“畅通工程”。以五一路的改造、扩建作为突破口,带动城市路网的全面改造,包括打通蔡锷南路等几条卡口路,调整市内道路网络结构,改变过去市内道路不结网的格局。
见证城市建设的交通动脉
当初,五一大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更立即成为展示新长沙形象的“城市客厅”。道路两厢,百货商店、邮电局、招待所等风格各异的建筑拔地而起,勾勒出现代化都市的初容。
这些新建楼房,不仅建筑质量一流,而且讲究形式,既有现代化的式样,也有中西合璧的结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外地甚至外国客人,来长沙的第一安排就是参观五一路。
其中,承载了一代人记忆的“五一文”文化用品商店,更是那个年代的热门“打卡地”。它不仅是购买文具、书籍、乐器的首选之地,更是那个年代市民接触新知识、新潮流的重要窗口,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印记。彼时,能到“五一文”买一支新钢笔,或到五一路百货商店买件衣服,是许多长沙市民生活中颇具仪式感的乐事。
然而,五一大道的魅力在于它从未停滞于过去。2014年,穿行于五一大道之下的湖南第一条地铁——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载客试运营,长沙从此迈入“地铁时代”。
地铁的开通,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而且地铁站口成为汇聚人气的“新门户”,直接催生了五一广场地下商业城等现代商业空间,将城市的繁华向立体空间延伸。
“作为市民,我们对五一路的理解始于步履之间。”长沙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余敏表示,在没有高铁的年代,步出长沙火车站,迎面而来的,便是这条路的开阔气象,“车流的速度感与建筑的尺度力,共同勾勒出人们对星城的第一印象。”
余敏告诉记者,从城市意象理论看,五一大道完美诠释了“道路”作为城市认知的主导元素。它如一根金线,不仅本身作为清晰的“路径”深入人心,更有机串联起火车站(节点)、国金中心(地标)和五一商圈(区域)等关键意象。这种串联将零散的城市印象整合成完整的认知图景,强化了长沙在若干现代化都市中珍贵的“可识别性”,即城市的很多独立要素都因这条道路而获得更明确的意义,共同构建出清晰而独特的城市意象。
孵化繁华商圈的网红之路
正如余敏所说,五一大道两厢商业的变化,折射出这座城市商业的迭代,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五一商圈。
五一广场地名源于五一路西段通车,位于五一路与黄兴路路口的中心环岛被命名为五一广场。至1978年,五一路实现全线贯通,周边商业逐渐繁华。20世纪80年代,数十家新店开业,地下商场兴建,五一广场商业中心的地位愈发巩固。从此,广场周边的商业开始有了“五一商圈”之称。
五一商圈的崛起,是市场化运作与城市文化积淀完美结合的典范。作为城市的一张“金字招牌”,五一商圈凭借其日均超50万人次的客流量和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商圈商业力前五强”的亮眼成绩,已成为现象级网红地标。商圈内聚集了多家大型购物中心和餐饮门店,文和友、茶颜悦色、黑色经典等本土网红品牌从这里走向全国。
从最初的东西通衢到如今的顶流商圈,五一大道的每一次蜕变都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20世纪50年代的道路建设打破了城市空间格局,70年代的延伸带动了城市向东发展,新世纪的改造则催生了现代服务业集聚。
夜幕下的五一大道,百年老店火宫殿的香味与新晋网红奶茶的甜香在空气中交织,历史与现代在这条路上完美融合。从1951年那个春天的开工号子,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五一路用70多年完成了一条路的蜕变,也见证了一座城的崛起。这条大道不仅连接了长沙的东西,更串联起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