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合规经营,严禁虚假宣传,银保监会发文规范“惠民保”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北京“京惠保”、湖北“城惠保”、湖南“全民保”、成都“惠蓉保”、苏州“苏惠保”……作为一种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去年以来,网红产品“惠民保”在全国多地全面开花,平均每3天落地一座城市,成为保险市场的一颗新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然而在加速落地的同时,“惠民保”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6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保险公司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应遵循商业健康保险经营规律,实行市场化运作,按照持续经营和风险可控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保障方案。同时,要因地制宜,保障方案体现地域特征,契合当地群众实际医疗保障需求。鼓励将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健康管理服务纳入保障范围。
“相较于一般的商业保险,惠民保对被保险人的年龄、职业均无限制、健康条件也要求更宽容。”长沙一家上市险企相关人士指出,“惠民保”属于住院型医疗补充类保险,其价格低、保额高,属于惠民性质的普惠保险。此外,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也提升了“惠民保”产品对公众的吸引力。
据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大多数项目刚启动,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定制医疗保险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知》中也明确提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引导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产品或未及时报告保障方案,参与恶意压价竞争或承保价格低于成本,违规支付手续费、经纪费或其他费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等问题也将成为监管机构重点紧盯的对象。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随着“惠民保”热度不断上升,要谨防机构和个人蹭热度,植入广告宣传,甚至趁机行骗。在购买当地“惠民保”时,切记通过官方平台投保,避免购买到“山寨惠民保”。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