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明是甲流症状,“抗原为阴性”?呼吸道感染七大真相需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李姗)最近长沙的天气,今天阳光灿烂、最高温25℃,明天就有可能是“断崖式”下跌到10℃甚至更低,主打一个“满20减10”。办公室里咳嗽的人比以往要多。“今年的流感病毒感觉很厉害!”“是的呀,我孩子感冒咳嗽一周了还没有好。”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吴苑今天提醒大家,病毒并可怕,及早干预对症下药便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呼吸道感染”的认知误区。
吴苑表示,首先检测要精准,病毒抗原初筛≠最终判决,核酸检测才是金标准。用药要对因,抗生素治不了病毒,确定病因相当关键。疫苗需要每年都接种,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在防护上,要立体洗手+口罩+休息,拒绝给病毒可乘之机。吴苑通过最近门诊患者的真实病例,为大家解读了“呼吸道感染”存在的七大错误认知观点。
甲流抗原阴性=没中招?
岳麓区某初中生发热、咳嗽5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甲流抗原为阴性,但症状加重,来湘雅三医院进行甲流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抗原检测,就像低倍望远镜只能看到水面上大型病毒船只,核酸检测才是深海听音,让水底潜伏的“病毒潜艇”无所遁形。因此,只要具备高热、咳嗽、流鼻涕、肌肉酸痛等这些典型症状,哪怕甲流抗原检测为阴性,建议速去医院做核酸检测,以免漏检耽误治疗。
支原体抽血查抗体=感染实况?
某幼儿园大班5岁患儿,咳嗽两周,咽拭子查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为阳性,家长疑惑为何不抽血查抗体。
其实,抗体是免疫系统“延迟发货”的武器,感染一周后才可能被检测到,核酸检测直接抓病毒本身,堪称病原体领域的“直播镜头”。核酸检测快、准、狠,做抗体检查会迟到。
只有患上甲流才会出现高热?
某39岁女患者是公司职员,发热6天,吃抗生素头孢类药物无效,最后揪出是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是“发烧刺客”,持续高热+咽喉剧痛+结膜炎,抗生素药对它完全无效。不是所有的高热不退都是患上甲流,因为病原体家族很多,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
感染甲流后不会得乙流?
这是典型的错误观点,住院患者先甲流后再患乙流,常让患者及家属怀疑检测出了错。因为流感病毒是“变形金刚”家族,甲流乙流好比“擎天柱和威震天”,干掉一个还会遇上另一个。双重感染≠实验室翻车,当心,免疫力掉线时病毒会“组团偷袭”。
一次只会感染一种病毒?
不对,门诊患者有同时检出三种病原体的。当免疫力“全线崩盘”,多种病毒会直接袭击人体,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的病原体,全部会向免疫力低下者袭来。症状叠加,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建议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即少扎堆,哪怕愈后,也需要高度防护。
检测全阴=没事?
近日门诊有名患者,出现高热、肺炎,但六项病原体核酸检测显示“全阴”。其实,常规检测只是病毒界的冰山一角,还有上百种病原体躲藏在暗处。建议进行肺泡灌洗液+tNGS检测,相当于用“天眼系统”抓真凶。
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感冒?
岳麓区某小学9岁患儿,在降温天拼命擦鼻涕,同时出现打喷嚏、咳嗽症状,家长给孩子用了咳嗽药、感冒药一大堆,都无效。
这也是常见的认知误区,一变天就打喷嚏、流鼻涕,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作了。尘螨、猫毛、花生、大豆、牛奶、螃蟹和虾,都可能导致过敏。建议去正规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测。平时做好保健预防,室内勤打扫,居室定时通风,衣物及被子勤洗晒,尽量不接触宠物、过敏性食物,谨防过敏原是关键。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