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警惕!别让孩子误服管道疏通剂,这些家用化学品都要收好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李雅雯)“啊!”突然,厨房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1岁10个月的乐乐(化名)捂着嘴巴在地上翻滚,家人急忙赶过去,只见地上倾倒着一瓶色彩鲜艳的管道疏通剂,孩子嘴角还沾染着残留的液体。乐乐随后被迅速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经诊断为食管腐蚀伤二度。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连续收治多名因误服家用化学品致使严重食管腐蚀伤的幼儿。该院消化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莉提醒,不少家用化学品包装色彩鲜艳,对于处于探索期的幼儿极具吸引力,家长务必将其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高而远”之处,防止此类危险情况发生。
据乐乐的奶奶回忆,刚刚学会行走的乐乐趁家人未留意时,攀爬至厨房玩耍,被地面上色彩艳丽的厨房清洁剂瓶体所吸引。孩子误将其认作饮品,用嘴咬开瓶盖后饮下,随即因剧痛而放声大哭。
“经对该清洁剂成分进行查看,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该物质强碱性,已对孩子的食管造成明显损伤。”刘莉介绍,胃镜检查显示,患儿食管中下段出现大片状溃疡。此类损伤风险极大,急性期可能出现食管穿孔甚至大出血情况,危及生命安全;远期则可能因疤痕愈合致使食管狭窄,严重影响进食,或需进行多次食管扩张手术,过程漫长且痛苦。而像氢氧化钠这类强碱成分,正是家用化学品中常见的强腐蚀剂类型,也是导致幼儿食管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含有强碱的厨房清洁剂外,儿童误服后具有腐蚀风险的物品,还包括管道疏通剂(多含强酸/强碱)、除锈剂、玻璃水等;同时,纽扣电池、磁珠等小型物品,因可能导致窒息、肠道损伤等状况,同样存在较高风险。刘莉提醒,此类涉及腐蚀或窒息风险的意外事件,多数发生在3岁以内的幼儿阶段,这一时期的孩童对物品缺乏危险识别能力,且习惯以“口”探索世界,更易误服危险物品。
此类令人痛心的案例并非个例。2021年,医院曾接收一名2岁患儿,同样因误服家用化学品致使严重食管烧伤,损伤自口腔贯穿整条食管,初期只能依靠胃造瘘维系生命。尽管历经多次手术,但因食管功能丧失、疤痕反复增生,孩子长期仅能进食半流质食物,生活质量严重受限。
“如同皮肤遭受严重烧伤后会留下瘢痕一般,食管黏膜灼伤后所形成的瘢痕会丧失收缩功能,而食管只有正常收缩,才能使食物顺利进入胃部。”刘莉表示,一次短暂的疏忽,或许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挽回的终生痛苦,家长应牢固树立家庭安全意识。
相关链接:
急救遵循“三要四不要”原则
面对潜在风险,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要做的(三要):
立即采用清水漱口以清洁口腔;
若皮肤或衣物沾染相关物质,应使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
请即刻携带误服物品的包装,以最快速度送往医疗机构!
严禁实施的(四不要):
严禁于家中自行实施催吐行为;
严禁尝试使用任何中和剂;
严禁盲目服用牛奶、蛋清等物质,以免贻误救治或引发并发症。
避免一切可能导致二次伤害的不当操作。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