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盐减油爹爹多吃蔬菜坚果,结果体重不减反增,医生说这五点都做错了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赵晋晋)“6月是全国第2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因持续不断的宣传,目前减盐减油的健康意识已深入人心,但现实生活中又出现走入另一个极端的现象。”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皮银珍今日表示,医生在门诊时,接诊了多例陷入减盐减油误区的患者,结果事倍功半。

  开福区荷花池社区70岁的阳爹爹,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身高1.72米,体重却有90公斤,有糖尿病史。他在饮食上几十年来就喜欢吃“咸咸辣辣”,况且不咸不辣无肉就不欢。近年来,社区常常举办健康保健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次数多了,阳爹爹记住了日常饮食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坚果等,于是在饮食上,阳爹爹做了这方面的侧重选择。一段时间后,阳爹爹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减体重,反而有增重的趋势,血糖水平也不稳定。对此他不能理解,于是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进行咨询。

  主任医师皮银珍接诊了阳爹爹,经过仔细询问,原来,阳爹爹吃蔬菜时为了“有盐味”,常采用红烧、油焖、干煸等烹饪方式,结果盐油一点没少放,可能吃进去更多。尤其是吃坚果,阳爹爹总是爱不释手,每天一吃就半罐。综合这些因素,皮银珍告诉阳爹爹,蔬菜变成了荤菜的炒法、坚果吃得太多,走入了理解上的误区,自然体重加重。

  可见,减盐减油光有决心不够,更要避免走误区、看懂标签、选对做法、控制总量,不踩这些常见的“坑”,才能真正吃得健康又安心。皮银珍总结分析说,以下五种对“减盐减油”的认识误区要引起重视。

  误区一,认为多吃坚果身体好,吃多少都不怕。错。坚果确实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包括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但它们同时也是“隐形油大户”。花生脂肪含量70%,核桃脂肪含量80%,夏威夷果脂肪含量更是高达90%,30克坚果热量相当于1碗米饭。坚果加工后,盐油量、热量更是大大增加。盐焗坚果的盐含量增加5~8倍,糖衣坚果添加15%~20%的精制糖,油炸坚果的脂肪含量增加2~3倍,如果不控制量,每天当零食吃一大把,不知不觉中盐油摄入就严重超标了。建议每天10克(约手心一小捧的量)就足够,选择原味、无盐的更好。

  误区二,食物热量是固定的,不管怎么煮都一样。错。烹饪方式对食物的热量影响巨大。以大家常吃的鸡蛋、豆腐为例,一个水蒸蛋热量仅48千卡,但煎蛋吸油后热量升至104千卡,炒蛋热量更是高达176千卡,这个热量值快走30分钟才能消耗掉。100克水豆腐热量50千卡,豆腐干的热量升高4倍,油炸豆皮的热量更是飙升7~8倍。油、糖、淀粉这些烹饪中添加的配料,才是热量飙升的罪魁祸首。想控制热量,建议多选择清蒸、水煮、凉拌、快炒(少油)的方式,少用油炸、红烧、糖醋。

  误区三,减盐减油,管好盐罐油壶就行了。错。如果只盯着做菜少放盐、少放油,很可能会忽略“隐形盐”“隐形油”。家庭调味料使用不当也会成为油盐过量的重灾区,一小勺味精含盐量1.7克,一大匙酱油(约10毫升)含盐量1.5~2克,一大匙蚝油含盐更是高达2克,一勺芝麻酱约含8克油,辣椒油的脂肪含量更是在90%以上,一汤匙辣椒油的含油量超过10克,这些才是导致不少人盐油摄入超标的“主力军”。建议买包装食品,养成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重点关注“脂肪”和“钠”含量,选择数值较低的。少吃加工零食和熟食。

  误区四,多吃蔬菜就等于减盐减油。错。蔬菜本身低脂低盐是没错,但如果烹饪方式不对,蔬菜也能变成“油盐炸弹”。比如油焖茄子、干煸豆角、炖土豆(吸油大户),这样吃蔬菜,盐油一点没少摄入,反而吃进去更多。建议多采用白灼、凉拌(少放调料酱)等方式,用油醋汁、柠檬汁替代沙拉酱。随着年龄增长,味觉退化是生理现象,炒菜时更要注意使用定量盐勺、控油壶控制油盐用量,让味蕾逐渐适应。

  误区五,多喝汤更营养,更健康。错。汤≠营养精华,90%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留在汤渣里,汤中溶解的营养不足10%。汤的鲜美往往依赖大量盐分、味精,一碗汤里大约含3克盐,乳白色的汤汁其实是脂肪乳化,喝汤=喝“盐水油混合物”。建议饭前先喝汤,弃浓肉汤,选择蔬菜清汤,控温减盐,热汤关火晾5分钟,起锅再放盐,海带、香菇、无盐虾皮会更鲜。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减盐减油 长沙市中心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