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住院日缩短15%!传统中医和急救结合,急性卒中救治有了新范式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莫伟)“耳朵上的这些小黑豆,让我感觉脑子比生病前还清醒。”从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脑血管病中心康复出院的周先生,抚摸着耳廓上的耳穴压豆笑着说。记者今日从湖南省人民医院获悉,医院已在门急诊及住院系统接入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将中西医协同干预节点嵌入急诊救治流程,可使急性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15%。
2月28日7时15分,长沙市望城区某工地,45岁的周先生突感右肢如灌铅般沉重,言语逐渐含混;当日9时3分,他被送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时,DSA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其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介入团队在黄金90分钟内为他完成取栓。与此同时,中医专科护士陈旭辉已备好耳穴贴敷工具包,在脑血管病中心的病房等待。
“西医争分夺秒重建血流,中医适时介入激发机体自愈潜能。”术后2小时,当周先生血氧波动于92%临界值时,陈旭辉运用中医耳穴疗法将王不留行籽,精准贴于其耳部神门、心、皮质下等特定反射区,中医师实施针灸调控。经此干预,周先生血氧饱和度稳步攀升至96%,患者家属首次见识到传统中医在急救中的神奇作用。
术后第3天,周先生迎来“三联疗法”综合干预——中药离子导入技术配合穴位贴敷,辅以无烟艾灸促进循环代谢,动态功能评估系统实时优化康复方案。
“过去,这类患者术后要14天左右才能扶拐,现在10天就能站立。”脑血管病中心康复科主任蔡华安展示的数据更具说服力:联合中医护理,急性卒中患者上肢肌力恢复速度提升20%,步行能力达标时间压缩15%,且0例发生肩、手综合征。在周先生的康复记录中,治疗师特别标注:术后第5天,其患侧手掌抓握反射恢复时间较历史平均记录提前72小时。
作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首批中医护理人才,陈旭辉说:“我们不在急救现场与西医抢C位,而是在术后镇痛、胃肠功能恢复、神经重塑等治疗间隙填补空白,这是传统中医智慧的现代定位。”
“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不是口号,而是临床路径的再造。”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祖雄兵介绍,医院已在门急诊及住院系统接入人工智能DeepSeek,将中西医协同干预节点嵌入急诊救治流程,能在急性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15分钟内启动个性化中医康复方案。同时,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也已实现西医微创急救和中医尽速康复的深度融合。临床数据显示,这种中西医双轨模式,可使急性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15%,直接医疗成本下降10%左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