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丛笑
近日,长沙保龄球界爆出了激动人心的消息:保龄球爱好者李文安打出了12个大满贯共300分满分的完美成绩,成为湖南保龄球圈的热议话题,让保龄球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打出300分,是技术+心理+运气的终极考验,是保龄球的魅力所在,也是保龄球爱好者可遇不可求的追求目标。”李文安说。这一成绩不仅是他个人的突破,也是长沙保龄球爱好者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的缩影。他们的故事,不仅关乎一项运动,更是一群人对热爱、坚持与传承的生动诠释。
热爱——从球友到老友,因球结缘
在长沙星皓保龄球馆里,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出现一群熟悉的身影。他们穿着专业的保龄球鞋,手持打磨得锃亮的球,在球道上一次次挥臂、掷球,并伴随着清脆的撞击声和阵阵欢呼声。他们中,有企业高管、工程师、退休公职人和自由职业者,年龄从30岁到70多岁不等,却因共同的爱好——保龄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文安是一名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来球馆打球;黄晓成是一名工程师,从1993年就开始接触保龄球;刘建龙则是一名“村官”,把打球当作放松身心的方式。尽管职业不同,但他们对保龄球的热爱却出奇地一致。
“第一次接触保龄球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就觉得这项运动既考验技巧又充满乐趣。”李文安回忆道。而黄晓成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保龄球风靡全国时爱上了这项运动,“那时候保龄球馆人满为患,现在虽然冷清了不少,但我们这群老球友还在坚持。”
20多年前,他们还是陌生人,如今却成了无话不说的老友。每天傍晚,球馆不仅是训练场,更是他们的“第二客厅”。球友们相聚一起,不仅会互相调侃对方的失误,而且会为每一次完美的全垒打击掌欢呼。
“我们这群人,早就超越了球友的关系。”刘建龙笑着说,“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谁心情不好,打球时聊几句,烦恼就消了一半。”这种因运动而结交的友谊,让保龄球从单纯的爱好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持——一个人的竞技,一群人的热血
保龄球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反复练习的运动,稍有偏差就可能前功尽弃。这群长沙保龄球爱好者,20多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球馆,无论寒冬酷暑,从未间断。对他们来说,保龄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正在挥汗如雨打球的李文安告诉记者:“保龄球不仅是技巧与力量的结合,更蕴含了专注、节奏感和无限自我突破的可能。每一次出手都像在解一道物理题:角度、转速、瓶的相互作用……即使打过千百局,依然会在全中那一刻心跳加速。”
“一个人练球容易枯燥,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完全不一样了。”已坚持打球25年的刘建平说,每次训练,他们都会互相指导动作、分析球路,为对手补中分瓶真心喝彩,甚至自发组织小型比赛,让训练充满竞技乐趣 。“我们互相较劲,也互相成就。”
坚持必有回报。近些年来,长沙涌现出一批在全国知名的保龄球名将,并取得亮眼的成绩。
号称湖南保龄球“第一人”的罗昶,从90年代开始打球,30年来从未间断,在2024年中国保龄球巡回赛上夺冠;程细龙、周元清、谭军等老球员都在全国保龄球公开赛中获得好名次;杨勇多次在湖南省保龄球锦标赛中夺得男子全能第一名,并在2023年全国锦标赛中带领湖南男队获得5人贝克赛亚军;李梅英是湖南女子保龄球领军人物,2021年获全国壮老年联赛女子双人赛冠军。
在保龄球界这些领军人物的带领下,经常会组团参加全国比赛,不断提升长沙保龄球界的整体水平。
传承——让保龄球重回大众视野
20世纪90年代,保龄球曾风靡全国,各大城市保龄球馆人潮涌动。然而,随着新兴运动的兴起,保龄球逐渐沦为“小众运动”,许多球馆关门歇业,爱好者也越来越少。
从“自娱自乐”到推广普及,为的是让保龄球重新焕发生机,长沙保龄球坚守者开始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责任。他们组织公益教学活动,邀请年轻人免费体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比赛视频,吸引更多人关注;甚至联合球馆推出优惠活动,降低参与门槛。杨勇、彭旭良等老将们还主动在球馆担任教练,手把手地培养新人。
“如今,我亲身感受到了保龄球的魅力。”28岁的邓佶翔每天下班后会到球馆打球,他说:“保龄球不仅仅是老年人的运动,年轻人玩起来同样充满挑战和乐趣,同时培养出永不放弃的一种决心。”
36岁的李培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周末或休息时会定期来球馆打球。他说, “打保龄球是独处时的静心修行,也是欢聚时的智慧博弈,每一次出手都成为身体与意志的精准对话,培养出抗压能力与耐心。”
“也许有一天,保龄球会像飞盘、攀岩一样,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刘建龙笑着说,“到那时,我们这群老家伙就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坚持到了最后。”
湖南省保龄球协会秘书长孙佳文表示,保龄球运动已经由当年的小众贵族运动演变成现在的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是今年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体育竞赛项目之一。协会正借助全运会的契机推广保龄球,组织“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诠释什么是真正的“保龄球精神”。
据了解,截至2024年,中国保龄球消费市场呈现“小众复苏、分化明显”的特点。其中,核心人群为30岁至50岁的中产阶层,包括企业高管、专业人士等;25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种草,倾向“打卡体验式消费”,推动部分场馆改造为“保龄球+酒吧+潮玩”的复合空间。25岁以下消费者催生了"保龄球+电竞"如虚拟积分联赛等跨界形态;亲子市场则依托商场迷你球道,使家庭客群消费占比超过35%。
预计2025年,保龄球市场规模突破25亿元,2030年将达到40~5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实现10%~15%。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