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涨到底有没有合理的逻辑?|谈股论经
曹开阳
“这种人造行情没有逻辑可讲,也没技术指标可以分析,但是一旦没有后续政策和后续资金,结果会非常惨,我觉得大盘空间很有限了,这种量能难持续……自己把握风险吧,投资的精髓在于对风险的控制。”新的交易周开盘,笔者就偶然间看到了上述一段话。
这段话是某私募基金经理针对当下A股行情所发的见解。按笔者的理解,其大意是,始自9月24日A股这轮突然启动的行情是没有合理逻辑支撑的;并且,如果成交量不能跟上,最终会从哪里涨起来就跌回哪里去。而市场中,和这位私募基金经理持有类似观点的还并非一个两个。那么,A股的此次强势上涨就真的没有合理逻辑吗?
笔者认为,当然是有逻辑的,而且非常清晰。
逻辑其一在于股市与生俱来的波动性。波浪理论是股市投资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按照这一理论,股市本身就有涨有跌,并且直接体现在“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这一金句上。具体到A股上,从2015年“疯牛”结束至今已有近十年没有走出像样的普涨行情,期间上证指数以3000点为中轴振荡反复,已经筑牢了技术面底部,积蓄了发动大行情的能量。而此次行情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底中“一飞冲天”,如此鲜明的技术特征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除非蒙眼装瞎,否则绝不应视而不见。
逻辑之二在于这次A股行情的启动确实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政策意图,且是在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联动推出的举措下跃然而出,比如对于股市的严格监管,对于上市公司分红的一再强调,对于推动股市上涨的资金支持……让投资者欣慰的是,在上周有关上市公司可以贷款回购增持的文件落地后,本周回购增持概念就有了积极表现。10月20日晚间,23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公司或大股东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实施股份回购或进行股东增持。而这23只个股本周开市就表现不凡,甚至有多只迎来“20厘米”涨停。这说明,为促进A股扭转不利局面,管理层下的“猛药”是得到了市场认可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逻辑之三在于A股的上涨确实有可能吸引到足以支撑涨势持续的增量资金。A股此前长期以来走势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增量资金不足,形成了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因为没有“活水”注入,加上此前一些制度漏洞,以及各种别有用心的唱容、做空,A股自然承重难涨。但是,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我们看到了只要A股转牛,依然可以吸引海量资金进场。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元降息,资本市场热钱必将流向中国股市这一投资“洼地”,虽然其间会有反复和曲折,但趋势已成,很难改变。
总而言之,A股由熊转牛的内在逻辑脉络清晰,而前提仅仅是,你必须相信综合国力已经日益强大的祖国,就像相信你自己。当然,上述私募基金经理所言“投资的精髓在于对风险的控制”倒是不假,笔者也深以为然。否则,国庆长假后就应该是继续大涨,而非转入调整。这其中难道没有管理层主动为A股降温的意图?这其中难道反映不出管理层对于投资者的呵护?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