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0元、免费送保障?警惕互联网保险诱导营销“套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首月仅0元”“零首付”“免费送保障”……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部分保险机构在通过广告引流开展互联网保险销售业务过程中,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问题,以至于有些消费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险内容、保费缴纳等情况下,便被“免费”诱导而投保,从而引发消费投诉纠纷。
首月1元为何还会自动扣费?系保险机构诱导消费“套路”
“家里老人线下扫码充电跳转广告链接被莫名自动投保,这属于广告诱导强制投保!”今年9月,长沙市民王先生的父亲以1元首月的方式通过一家名为“悟空保”的保险完成自动投保并自动扣款。却在不知情下被绑定微信自动扣费,导致后期扣费261元。
同样被“套路”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不少消费者反映有部分保险机构,利用一些如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场景,以广告的形式让消费者“被动投保”。尽管广告上只说明“首月0元”、总保额高达400万元、百万医疗报销等宣传标语,却并未告知之后还有额外保费。而自动扣费、授权声明、保险条款、费率表以及健康告知等重要的消费者权益条款均为平台默认勾选,导致消费者在未知的情况下被投保,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风险提示:警惕互联网保险“免费”诱导陷阱
互联网保险的乱象正日益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10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5期风险提示,银保监会网站21日发布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清晰地认识到“免费”是诱导,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这也是时隔一个月,监管系统再次对互联网保险产品中存在的销售风险进行提示。
银保监会指出,网络上的这种营销引流模式存在诱导营销、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易引发消费纠纷或投诉。从保险产品本身看,一些“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宣传未全面展示保费缴纳整体情况,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诱导销售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需注意:一是按需购买保险产品,不被“免费”迷惑;其次,知悉保险合同内容,了解条款信息再签约;第三,要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避免影响保险合同效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