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服务事项办理比例95%以上,为优化营商环境,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给力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近年来,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按照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聚焦“全省标杆、全国一流”建设目标,围绕“促规范、提效能、降成本、优服务”,着力打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运作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呈现环境更优、效能更高、成本更低、服务经济建设能力更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中心先后荣获了“全国青年文明号”“长沙市文明单位”“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级)”“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百强”等荣誉。
促规范,制度化保障交易环境
深化平台整合共享成果,加强平台要素规范管理和制度规则统一,防止公共资源交易碎片化,形成良好交易秩序。一是应进必进,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全面完成平台整合工作,横向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医疗设备采购五大交易类型全覆盖,同时把排污权和户外广告、公交线路运营、公园招租及其他特许经营权纳入平台交易范畴,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纵向整合全市区域范围内交易平台,县级平台全部撤销,实现市县一体化。二是统一规则,实行制度清单管理。全市建立统一的交易制度规则体系,积极推进《长沙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度清单管理办法》《长沙市招投标正面、负面、例外清单》出台,制定交易目录、交易流程、服务事项、信息公开“四个服务清单”网上公示,着力规范交易各方主体行为,营造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环境。三是激励守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对招标代理机构开展星级评价,对市场各方主体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并公开曝光。加大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加强与“信用中国”“信用长沙”的互联互通,全面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推动市场诚信经营。
提效能,“互联网+”助力智慧交易
加快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交易服务平台信息枢纽作用,扩大智能化交易场景运用范围。一是以“互联网+交易”推进交易电子化。推进覆盖全市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转变。加大“一网三平台”和交易服务“三厅”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实体大厅智能转型、网上大厅功能升级、掌上大厅创新发展,打通从交易入场登记、招标公告发布、评标委员会组建、开评标过程及中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核发、到投标保证金退还全链条,电子化交易已基本实现全领域覆盖,业务办理基本实现网上通办,交易透明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二是以“互联网+服务”推进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造智慧服务中心,推动“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变。构建“网上服务平台+移动服务终端”的网上服务大厅,开发应用“长沙公共资源交易”微信服务号,多渠道向社会公众、交易主体、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业务办理等网络服务,为交易主体少跑腿和“零上门”提供网络支撑。实施流程再造,简化办事程序,推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最多跑一次”“一次也不跑”改革落地见效,网上服务事项办理比例达95%以上。三是以“互联网+创新”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开发运行“数字长沙 智慧交易”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施交易数据动态监测,推动“人工平台”向“智能平台”转变。及时发现并自动监测、预警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去年以来依托系统监测对投标文件机器码分析发现问题线索4起,共有8家企业受到查处。与武汉、南昌、合肥共同签订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协议,多次开展跨省远程评标合作,启动长株潭一体化市场合作,着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评标探索实践,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有力保障市场在公共资源交易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降成本,“放管服”激发市场活力
坚决贯彻中央减税降费相关政策,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做好企业负担的“减法”和市场活力的“加法”。一是减少资金占用。改革保证金缴纳方式,推行投标保证金多元化,在全省率先推行银行保函、保险保函制度,2018年至今为1517家投标单位减少资金占用成本10.11亿元。今年7月又率先全国省会城市推行工程建设投标电子保证保险,将保证金缴纳方式由“现场缴纳”变为“线上办理”,通过保函在线办理、在线提交,实现投标保证金提交无纸化、电子化,迄今共为561家投标企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3.3亿元。二是减轻企业负担。推出三项减负“礼包”,让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免费提供电子标书编制软件服务,改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担,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500多万元。为社会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和国有企业采购项目交易提供免费服务,今年以来已有63宗国有企业招标采购项目入场交易,交易金额达4.27亿元。为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举办政策学习培训累计800多人次,开设“今日公采讲堂”免费开展网上培训,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三是减免涉企收费。严格控制交易服务费收取范围,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自2016年以来就取消了政府采购类项目入场交易服务费,并两次按40%、20%降标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服务费。今年6月1日再次对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降标25%,降低招标挂牌拍卖出让转让地(矿)产、产权等交易项目服务费25%以上,同时取消土地与矿产资源出让、协议转让土地与矿产资源、抵押(居住用地)、出租土地、林权、特许经营权交易和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等其他交易服务费。
优服务,便利化赋能交易主体
强化平台公共服务定位,以提升交易主体获得感为检验标准,打造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样板工程”。一是优化咨询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引进和使用多媒体云客服系统,在“单一”的电话咨询基础上增加网站、微信服务号等多媒体的接入,形成“立体式”咨询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从分业务、分部门提供“多头”咨询转变为对外使用统一号码,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延长服务时间,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 “全天候式”咨询服务,实现服务“零拖延”。二是简化办事流程。全面取消交易过程中各类证明材料、承诺函、原件核对等,开通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业务,推广多业务合并申请,通过“一表申请”实现信息材料一次收集、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提升办事效率。实行事前信用承诺制,按照“事前信用承诺、信息自行填报、网上信息公示”原则精简流程后,交易主体入库时间由原定的5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非中标单位保证金退还由原来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后5个工作日压缩到最快评标后1个工作日内,项目进场交易周期从原有的平均约33.6天缩短到26.5天。三是推进服务标准化。围绕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结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制定实施《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标准》,将各类行为规范、交易规范、事后评价规范纳入其中,施行“首问负责制”“AB角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工作人员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效益获得显著提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