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践经验在全国推介
办事更高效 幸福更“有感”
长沙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践经验在全国推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近日,第十九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长沙市创新‘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改革实践经验获大会推介。
以数据共享全面建设“无证明城市”,8600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深化“全市一个厅”建设,实现市区无差别受理,与广州、西安、北京朝阳区等15省27市开展“跨省通办”合作……近年来,长沙聚焦“小切口”改革,力争政务服务整体质效跃升——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24.5万件,较2023年增长70%,较2024年增长13%。
从“来回跑”到“一次办”,从“材料多”到“免提交”,从“本地办”到“跨省通办”,长沙正以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书写着民生幸福的“大文章”。
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创新驱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工作人员给我全程协助,营业执照很快就办下来了,实在是太省心了!”近日,雨花区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大学生陈文杰在注册公司时,因被名称核准、住所证明等环节困扰,来到“大学生创业专窗”咨询。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落户一件事”政策,工作人员“一对一”指导,流程推进十分迅速,让他连连点赞。
据悉,基于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长沙还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落户”“新设二手车经营主体”“公证+不动产登记”“居民个人信息变更”等特色“一件事”。
在“高位统筹、部门联动、专班推进”的常态化推进机制下,线上可以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政务服务平台留言板等渠道,实时收集企业群众诉求;线下则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展用户体验以及审批人员“走流程”活动等方式,全面检验“一件事”质效,政务服务正持续从“被动供给”向“主动服务”转变。
在芙蓉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品牌正让企业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便利。“我在‘芙蓉企服通’小程序上提了诉求,工作人员很快上门、全程帮办代办,解决了改制登记历史遗留这个‘老大难’问题。”长沙市羽毛球厂总经理黄瑞华介绍,该厂因历史遗留问题被改制登记问题困扰近20年,而在助力下,仅用时20天事情就得以圆满解决。
打造“全市一个厅”:402项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今年3月,长沙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印发《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打造政务服务“全市一个厅”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高频政务服务事项60%实现综窗受理、全市通办。
目前,通过全程网办、综窗通办、就近好办三类改革模式,市政务服务中心梳理出第一批《长沙市政务服务“全市一个厅”已通办事项目录清单》,内含402项办事项目,今年全市已累计完成超20万件清单内业务,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地申请、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办理”。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一企一策”建立服务专班、“窗口前移”到项目一线、“对账销号”破解难点堵点等举措,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增值赋能。
“以前办理项目验收,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专班主动上门,问题现场解决,效率太高了。”市重点项目“兴联路大桥”项目组负责人对这种“一站式”服务赞不绝口。
建设“无证明城市”:“拿着手机一扫码,事就办成了”
近日,长沙县正式实施不动产权证书附图电子化改革——实行“双码上证”。过去,不动产权证书附带的纸质宗地图、分户图易受潮污损或遗失,给群众保管带来困扰。如今,长沙县推行“双码上证”,新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不再张贴纸质附图,而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两个专属二维码,即可随时查看清晰的电子版附图。
通过数据共享与技术创新,减证办、免证办和证明线上开具等正应用于各类高频政务服务场景,有效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破除信息壁垒方面,长沙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加强业务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电子印章系统深度对接,打通11个市级自建业务系统和5个区县电子证照库,推动数据全量汇聚至市电子证照库。目前,全市累计归集及可实时调用证照160类,可调用电子证照数据1.47亿条。
同时,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无证明城市”系统,企业群众在线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进行身份认证后可直接通过证照复用功能实现“减证办”“免证办”。原来需要线上提交的多项证明(证照),在其电子证照齐全的情况下仅需提供一张免冠照即可完成办理。目前已有86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减证办”事项共产生办件230余万件。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没有‘终点站’,只有‘进行时’。”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加速转变。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