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子美合唱团走出音乐厅,用歌声温暖一座城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11月19日,冬日暖阳洒进长沙芙蓉区文化馆。推开排练厅厚重的隔音门,一阵清越的歌声迎面扑来——50余位年轻歌者正全情投入排练。钢琴前奏如水墨般在空气中缓缓晕开,一个清澈的女声率先唱起,随后四个声部如溪流汇入江河,在指挥的手势中交织成《爱晚亭边》的动人旋律。

“停!”长沙子美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汤有刚抬手,歌声戛然而止。“这里要唱出层次感,就像红叶在阳光下渐变的过程。”他走到团员中间,用手势细致地描绘着旋律的起伏,“想象你们不是在唱歌,而是在用声音作画。”

以“子美”为名,用青春诠释国风

“我们选择‘子美’这个名号,就是要以诗圣杜甫对艺术的执着精神为标杆,用当代年轻人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汤有刚向记者介绍道。成立于2024年6月的子美合唱团,不仅是长沙第一支职业化室内合唱团,更是以国风为特色打造的90后、00后聚集的专业合唱团,所有团员都是科班出身的青年音乐教师。

子美室内合唱团在火车站候车室表演。

  “记得第一次在浏阳河畔排练《如愿》时,我们就立下目标:要做属于长沙的‘彩虹合唱团’。”汤有刚说。这位曾师从著名男中音刘克清和男高音石倚洁的歌唱家,在歌剧舞台上塑造过多个经典角色后,选择将全部心血倾注到这支年轻团队中。据长沙音乐厅介绍,这是湖南第一支走向市场公开售票的合唱团。

钢琴艺术指导毛释钦一边在琴键上示范着一个乐句,一边补充道:“比如在《爱晚亭边》中,我们用钢琴模仿古琴的韵味,在弦乐与吉他的交织中,构建出一幅时空交错的唯美画卷。”这位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年轻钢琴家,以其细腻精准的音乐处理,为合唱团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质。

创新融合,让传统与当代对话

子美合唱团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大胆而成功的艺术融合实验。在歌曲《赤伶》的改编中,他们将流行旋律与京剧旦角唱腔创新结合;而在《New Boy》里,又巧妙融入了现代电子音乐元素。

长沙子美室内合唱团。  

“职业化绝不代表墨守成规。”汤有刚以《赤伶》为例深入阐释,“副歌部分的戏腔,我们要求歌者既要保持合唱的和谐统一,又要展现戏曲的独特张力。这种精准的跨界艺术处理,正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在专业领域,这支年轻合唱团的成就令人瞩目。今年3月,他们在长沙音乐厅成功举办首场专场音乐会;随后又参与了多项重要演出活动。原创作品《爱晚亭边》《相思半》《华裳》等,充分展现了团队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我们的团员虽然年轻,但都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汤有刚自豪地说,“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对艺术的深深敬畏和大胆创新的勇气。”在排练间隙,1997年出生的男高音张子轩告诉记者:“每次演唱《山河记得你的名字》时,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文化使命感。我们不仅是在唱歌,更是在用现代的艺术语言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 

用歌声传递城市温度,让国风音乐被世界听见

今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的慰问演出中,当《世界赠予我的》的旋律缓缓响起时,现场许多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不禁流下了感动的眼泪。“那天演出结束后,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歌声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女高音李忆帆回忆道,眼中闪着晶莹的泪光。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9月在长沙火车站举办的“保卫黄河”快闪活动。活动视频在网络上获得超过千万的播放量。汤有刚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坚持举办公益演出,是因为我们坚信艺术不应该只停留在音乐厅里。在医院、在车站、在景区,音乐能以一种更直接、更深刻的方式触动人心,温暖灵魂。”

“让纯正的国风音乐通过合唱形式被世界所听见,让艺术走向大众、与老百姓同频共振,成为长沙城市的一张新名片——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汤有刚望着窗外洒满阳光的长沙城,语气坚定地说。

据悉,11月29日,长沙子美室内合唱团将打破边界,在长沙音乐厅•湘江大厅举办“爱晚亭边”专场音乐会。“上半场·听见国风”“下半场·流行经典”,打造一场穿越古今的音乐对话,让观众听见国风之美,感受流行之暖。

【作者:肖舞】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