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担教育使命 中法合作促人才交融

相链区块链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3日,“艺术教育与人才交流”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中法两国的文化、艺术、教育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艺术教育与人才合作新机遇,共商深化交流之策,拓展国际人文合作新空间。

  源远流长的人文交流,一直是中法关系的亮丽底色。尤其是两国建交六十余年来,从高规格互访、艺术展演到多层次、多渠道的常态化、机制化互动,中法文化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形式日益丰富,已成为巩固和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

  论坛现场,观点交锋,智慧激荡。浙江传媒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韦路系统提出传媒艺术教育改革的“六大路径”,强调传媒院校应勇担时代使命,着力培养能生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高素质传播人才;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梳理了中国艺术教育的传统流变与现代使命,指出艺术教育应主动赋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并以艺术乡建为例,分享了“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基础、与生态相和谐”的乡村艺术实践新路;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雨则以“联结”为关键词,通过中法文学诗性对比,阐释了文化互鉴中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价值,提出以持久耐心和共同审美搭建跨越文明的“诗意纽带”。

  来自法国的专家学者也分享了他们的观察与实践。LISAA时装学院院长托马·比凯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后,对湘绣等传统手工艺的悠久历史与现代特质印象深刻。他呼吁,未来应进一步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持续提升艺术与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巴黎高级珠宝学院院长米歇尔·巴尔多基以珠宝艺术为例,分享了法国在珠宝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与中法合作前景。他指出,中国是法国珠宝重要的出口市场,希望继续推动双方在创意设计与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度交融与共赢发展。钢琴家米歇尔·达尔贝托在发言中分享了他对音乐与科学、传统与创新的独到见解。他表示,音乐艺术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真正的音乐家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AI或许能迎合听众喜好,却难以驾驭音乐中复杂的冲突与张力,而这正是优秀作品的灵魂所在。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与“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深厚的湖湘文化与开放的现代姿态,为此次国际对话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语境。近年来,从成功承办“中法文化之春”等国际盛会,到吸引全球网红竞相打卡;从跻身“全球100目的地”榜单,到近两年迎来200余名境外旅行商实地探访,长沙日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热土。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法两国在艺术教育与人才交流领域的对话搭建了高端平台,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背景下,深化中法艺术教育合作,对于促进文明对话、推动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莎鸥】 【编辑:肖彪】
关键词:中法文化论坛 法国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