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独家专访“南科院子”主理人、非遗传播网红博主彭南科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瑞平

  如果有人要问,彭南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止一个。

  他是爆红网络的上千万粉丝博主、抖音账号“守艺人彭南科”创始人;是前乡村教师、前摄影记者与湘西古丈县企业家;如今,他是长沙河西莲花镇东塘村新村民、莲花山上因非遗而生的“南科院子”之“院长”……

  5月7日,《人民日报》“文化遗产”版以《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为题,推介了彭南科在非遗领域的传承与坚守。时值初夏,正是百花盛开、万物生长,这段时间他白天很忙(忙着不同视频的摄制),于是,提前预约的采访定在了晚上。10日晚7时,记者如约来到他的工作室,就非遗与手艺、传播与赋能、梦想与成功等问题,独家专访了即将“奔五”的彭南科。

  山间的夜晚阒然无声,一股逼人的清凉把人包围,但是,坦诚而深入的探讨让对话者彼此心间充盈着暖意。

  长沙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互联网传播最大的优势是打破时空限制,你的抖音等账号超强的吸粉力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最大的好奇是,你为什么要离开老家古丈县茄通村那个以吊脚楼、狗儿来福、小河及菜园等符号而深入人心的村寨,来到长沙并选定南科院子再次创业?看中的是长沙的哪些优势?

  彭南科(以下简称“彭”):主要是想解决两个问题吧,第一个是团队建设问题,因为老家那边确实没办法找到优秀的年轻人;第二个,我们还是希望打有关报告给政府时,响应的速度能快一点。

  最初去了杭州考察,但那边毕竟有点远。2024年春节前,我们也先后走访了长沙周边的几个县市,但当我来到莲花山这里,一眼就看上了目前南科院子这个地方,真是刹那间对上眼!当初我们团队进入时,无论是村里、镇里还是湘江新区等各个层面,都让人感受到纯粹与热心,帮我们办了通电、供水等实事,还把从圣峰果业到院子的水泥路给柏油化,等等。来长沙创业,我们感觉到的是交通便利、城市充满活力、真诚助商营商以及富于创造力的年轻人扎堆等优势。

  面对记者,彭南科将他非遗传播的理念以及“中国非遗谷”的构想娓娓道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记:你是因为非遗而出圈的,也见证了视频传播的巨大能量。谈谈你理解的非遗与非遗传播?

  彭:我与我的团队其实是在干“非遗复刻”的事,截至目前推出的古法手工造纸、织蓑衣、手工制造石磨等原创视频已一百多条。非遗复刻唤起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重新发现。

  我认为,非遗传播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我们用短视频将非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等抽象的要素,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转化为可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与国籍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非遗传播的这种“文化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并且告诉现代人:我们过去的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一种生活状态,构建了一种让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土和外地得以相互滋养和认同的表现方式。

  比如水稻,大米天天吃、餐餐吃,大多数人却已经无法感受水稻种植过程的漫长和辛苦了;又比如,曲辕犁上装的铧口,我相信如今的90后、00后,亲眼见过的都不多,更别说用过。

  记:有人说,“梦想是最伟大的爆款”。我想知道,在南科院子这块“推窗见山峦,抬头是星河”,又“望得见繁华,守得住清静”的福地,你和团队怀抱的梦想是什么?目前进展或者说成效怎样?

  彭:我们的梦想就是将其打造成匠人的“乌托邦”,大家可以在此安心地工作、生活。

  首先要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赋能,解决他们的难点和痛点。许多非遗代表性项目都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兴趣不足的困境,归根结底就是手艺人很难挣到钱。如果手艺人单靠手艺就能养家糊口,过上体面的生活,那么手艺传承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解决。

  其次,推动非遗和我们的生活进一步融合。通过打造非遗工坊、建设非遗集市、开发文创产品等,让非遗更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容易见到、用到、吃到、喝到、买到,以提升非遗的市场价值。

  最后是要抢救性地记录一些濒危的非遗。毕竟,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不少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偏大,或者多年不从事这门手艺了,那就面临着失传和断代风险。至少我们要在影像和声音上,要做一些抢救性的记录和保存,建立一套可持续保护的生态系统。

  从去年9月入驻南科院子开始,我们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卖茶,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还是很有把握的。我们的想法是,从茶叶入手,通过流量变现,把茶叶、茶器、茶点心、茶饮料和茶空间做好,把更多的农产品、手艺人的作品卖出去。

  未来三五年时间里,我们将以“南科院子”为平台,持续推进百工、百器、百匠、百坊的“四百工程”(即100个工种、100种器皿、100位匠人、100座工坊),瞄准建成“中国非遗谷”。目前,大漆工坊和柴窑工坊已经完工,而且王鑫和江上舟两位主理人也顺利入驻,合作得非常愉快。

  记:我相信,你的大多数粉丝和用户期待与关心的是,你们当前正在同时拍摄的作品是什么?或者说,接下来要推出的视频是什么?我刚才在院子里看到一艘被覆盖的龙舟,这龙舟的制作进度如何了?将在何时、哪里与用户见面?

  彭:我们正在同步拍摄的内容有龙舟、粽子、千两茶、羊毛毡等多期,月底之前会陆陆续续和大家见面。

  龙舟制作进展顺利,就剩下油漆等最后两道工序了。龙舟还是会运回到我家乡古丈下水,计划是在5月26日前后。

  记:你好像说过,2022年6月那条关于蓑衣的视频爆红网络是“意外的惊喜”,那么,你认为自己的成功真的是偶然或仅仅是机遇吗?我相信,不少你的粉丝都从这几年你的努力与作品中读出了专注、执著(甚至执拗)还有坚韧,我的问题是,你觉得一个人创业要成功,方向、机遇与性格,哪个最重要?最重要的外部要素有哪些?

  彭: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与其说我是一名创作者,我更愿意相信自己是一名创业者。创业也好,短视频创作也罢,其实方向最重要。找对了方向,持续努力,成功是迟早的事情。从一名记者到创业者,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付出很多,收获必然也更多。

  我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时代给予我在缝隙中追光的勇气和力量。创业要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以外,外部环境也决定了你的发展速度、公司规模,甚至企业生死。

【作者:梁瑞平】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