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综艺风头盖过音乐类综艺 唱的不如说的好?

  长沙晚报记者 尹玮 实习生 柴舟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语言类综艺节目的热播,成为今年电视荧屏的一大亮点。这波文化潮流还随着朗读亭等活动走向线下,一时间各地举办的诗词朗诵活动参与者众。另一方面,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略显疲态,《歌手》《中国新歌声》等由老牌节目改头换面来的“新”节目不复鼎盛时期影响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下真是唱的不如说的好?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业界人士。

  说:中国电视节目走向成熟

  昨日下午,由省诗词协会、市文联等主办的“端午情·中国梦”首届华语诗词电视晚会在长沙录制。今年以来,星城这类活动不少,如朗读亭先后进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南大学、橘子洲和长沙图书馆,市教育局等主办的面向中小学生的青春诗词大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诗词朗读蔚然成风,董卿功不可没。此前董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在这个行业做了二十多年了,已经到时候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了。”由于她对文学颇感兴趣,再加上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担当文化传播的重任,便催生了《朗读者》。

  《朗读者》虽然是央视的,但也有星城元素,长沙的中广天择传媒便是节目的两家制作公司之一。记者前去拜访时,恰逢执行总导演邵玉峰刚从北京回来。他向记者道明:“《朗读者》的精神内核就是传播文学经典,激起大家对朗读的兴趣。”其中传播文学经典的这一理念是过去较少被提及的。他还“刷新”了《朗读者》是文化情感类综艺的传统提法,赋予其语言类综艺的标签。

  的确,语言类综艺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更早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我知道》等,都可以归为此类。在邵玉峰看来,这类节目早就应该火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电视节目越成熟,语言类节目占比会越高。”他直言,中国人读书数量并不高,和发达国家比有很大差距,节目组的文学评论老师亦常做此叹:“不读书可怎么行?”

  可见这个春天过后,同类型节目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事实上东方卫视已经抢了头香,推出了《诗书中华》。

  唱:综N代魔咒又遇版权纠纷

  语言类综艺一时间风景这边独好,屹立荧屏多年的音乐类综艺情况又如何呢?前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正式向法院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围绕《中国好声音》这一节目名称归属,争执双方再次对簿公堂。正是因为这起版权风波,这档老牌节目才被迫更名为《中国新歌声》。

  同样更名的还有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今年以《歌手》面貌重新亮相,据称更名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作为歌手资源消耗极大的节目,《歌手》今年史无前例地引入了往季“回锅肉”和《中国好声音》总冠军张碧晨、梁博。

  张、梁等人的加入,和综艺节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综N代魔咒不无关联。总导演洪涛直言:“做了五年,最大的感触是一年比一年难。现在能请的歌手越来越稀缺。压力会逼迫我们去思考每一次如何带给观众新意。”

  音乐类综艺中也有处境不错的,《我想和你唱》便是一例。去年第一季播出时意外成为爆款,今年第二季依旧来势汹汹。总导演王琴向记者透露,她其实没想过节目会成为爆款:“我们想的是怎样把节目做到最好,至于效果,还是交给观众去评判吧!”《我想和你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新颖的节目形式有关——普通人也有机会和偶像一起唱歌!就连偶像自己,也玩得十分开心。日前张信哲来长沙录制时就向记者一吐实情:“和参加《歌手》比轻松太多。在《歌手》时嘴上说不在乎名次,但心里还是希望唱出来的东西能得到大家认可,获得好成绩。在《我想和你唱》就是以歌会友,和歌迷们一起好好唱歌。”

  观点:创新难点不在形式在内核

  如今综艺节目类型多元、数量众多,如何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个电视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洪涛、邵玉峰等长沙业界人士也不例外。

  以表现疲软的音乐类综艺为例。“形式的创新会有难度,但这不是最难的。”邵玉峰认为,“最难的是在音乐领域截取精神内核。《好声音》永远主打梦想,只要梦想还在,《好声音》就永远存在。我们导演要做的就是或潜移默化,或明目张胆地灌输这些理念。《好声音》你看明白了就知道,唱得好归唱得好,重要的是有梦想就要去追。”

  就《歌手》而言,有优秀的歌手来演唱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洪涛内心深藏的“野心”,则是希望从这些歌手中发现未来能引领大众审美走向的人。今年《歌手》的嘉宾里,以一曲民谣《成都》席卷朋友圈的赵雷就是这样的人,去年的李玟则是欧美流行风的代表。“音乐的流派无数多,他(洪涛)每次都会甩出几张牌来试探大众。你说他是在迎合大众吗?”邵玉峰自问自答道,“也不是,但他每次的牌里都能中几张,别的节目却中不了。这是他对音乐的理解比别人深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歌手》等节目身陷综N代魔咒,但只要内核不倒,仍有存在价值。

  而在后起之秀《朗读者》里,导演想要做的就是激起大家对朗读的兴趣。“我们小时候都被要求朗读,这是很常见的。慢慢我们长大了,却很少去朗读了。”邵玉峰介绍,他时常问嘉宾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只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读的机会,你会读什么?读给谁?”

【作者:尹玮 实习生 柴舟】 【编辑:张萌】
关键词:董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