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丝瓜汤”为何代代相传?
陈登辉
“丝瓜汤”的梗,近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短短两周内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3亿次,成为年度网络爆梗。这一流行现象,起源于短视频博主创作的家庭情景短剧。剧中,母亲与儿子围绕“喝不喝丝瓜汤”展开对话,当子女表达拒绝时,长辈以“肝火太旺,喝点丝瓜汤降火气”为由进行劝导。不少网友看后,觉得非常有共鸣,觉得这碗“丝瓜汤”击中了当代家庭沟通的痛点。
“为你好”的沟通模式背后,其实是情感表达错位。不少父母辈成长于物资匮乏的年代,习惯用“吃饱穿暖”表达关怀,丝瓜汤成了他们眼中万能的解决方案。而年轻一代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而非被简单粗暴地“为你好”所裹挟。
更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代际创伤正在悄然传递。如果你也为人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对下一代端上过“丝瓜汤”。我们一面抗拒父母的沟通方式,一面却不自觉地将同样的模式复制给下一代。生活中,长辈们往往不会直接说“按照我的意思来办”,而是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种模式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双方都缺乏情感表达,子女也通过观察父母习得了这种沟通模式。
要打破这一循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父母需意识到真正的“为你好”应包含对子女感受的尊重;子女也需在调侃之外,寻找更健康的沟通路径。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说出“谢谢,但我不想喝”,而父母也能平静回应“好”,这一碗“丝瓜汤”才不会被反复加热。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