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多长?文脉有多远?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书香氤氲满城,不妨翻开《文脉长沙》,在字里行间触摸历史的温度。

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沙晚报》于2023年11月13日起在“橘洲”副刊开设《文脉长沙》专栏,推出一批与长沙相关的历史文化人物和风物的文化散文。目前专栏成果已经结集为两卷,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卷《大地苍茫》和第二卷《潇湘无限》共收录专栏刊发的46篇作品,共计约45万字。

今天,伴着卷卷书香,我们一起打开《文脉长沙》,找寻长沙文化灵魂和根脉,探索长沙文化的历史命运和长沙文脉的人格构成,在雄文劲采中,感受形境之美、情境之美、理境之美。

《文脉长沙》第一卷《大地苍茫》和第二卷《潇湘无限》共收录了专栏刊发的46篇作品,全书约45万字。

《湘川记》曰:“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

“洪荒之世”或许有些夸张,但长沙的悠久、古老,可见一斑。

何况,天上还有一颗长沙星。“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长沙星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光芒,煜耀着这片大地。

从“古道圣土”到“屈贾之乡”,从“潇湘洙泗”到“道南正脉”,长沙文脉悠悠,如同湘江北去。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天,定居长沙的词人姜夔,写下一阕脍炙人口的《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800多年过去,姜夔当年所描述的红梅依然在长沙的冬日里绽放,这或许就是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不管过去多么久远,总能让今人追怀、遥想。

文化是丰富的,但亦可细分,大体来说,长沙历史文化可以分成器物文化和观念文化层面,它们组成相互依存、逐步深化的复杂结构。长沙历史文化在这两个层面上都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遗产。

论器物,则四羊方尊之繁富,素纱襌衣之绝伦,可谓极造物之精工;长沙窑玄黄错彩,椰纹枣饰,开釉下五彩之先;浏阳烟花斑斓炫目,流光溢彩,逐凌云绽放之梦。

论观念,则屈贾行吟,文章经国,忧乐精神,奠定潇湘风骨;朱张会讲,学达性天,经世致用,重塑湘学学统。特别是近现代湖南人才蔚起,极一时之盛,从挽狂澜于既倒,到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新民学会发建党先声,到岳麓书院成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一大批人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指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长沙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长沙晚报》推出《文脉长沙》专栏,旨在以大视野、大手笔挖掘、整理、升华、推介长沙历史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党媒贡献,为读者打开一扇景深悠长的文化之窗。

2023年11月13日,《长沙晚报》推出《文脉长沙》专栏第一篇《岸花飞送客》。

文化是根,延续着城市的记忆。当屈原、贾谊、张仲景、陶侃、欧阳询、怀素、杜甫、韩愈、柳宗元、胡安国、胡宏、张栻、朱熹、易祓、王夫之、陶澍、曾国藩、何绍基、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等一个个历史人物在书中鲜活再现,他们在天地间孜孜求索的身影,依然具有震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们便知道,这些名字已成为城市的珍贵记忆和文化根脉,成为城市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血脉和情感纽带。

文化是魂,温润着城市的心灵。梳理长沙文化,可以发现一些鲜明特征,比如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比如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比如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以长沙历史文化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有着特殊历史地位,比如这里是“道南正脉”所在地,比如这里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长沙将源远流长的文脉、灿若星河的古迹和兼收并蓄的精神融会贯通,孕育出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光,昭示着城市的未来。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必然是有发展底气的城市。植根深厚的历史文化本底,依托方兴未艾的科技浪潮,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必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道融合”命题,擦亮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三张“文化名片”上,展现新作为。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长沙文化是湖湘文化中的一座宝山,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对其进行探源索本的梳理,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特别是蕴含其中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和思想结晶弥足珍贵,相信不仅能为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学理资源,而且能为整个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地域经验。这应该是出版《文脉长沙》的又一重意义所在。

山水洲城的长沙有故事,更有其独特的精神特质。

“‘长濑湍流,溯江潭兮。’‘浩浩沅湘,分流汩兮。’屈原是喜欢水的,似有恋水的情结。他沿着水流放逐,于摇荡的江水中,内心涌动;于舒缓的水畔,踽踽独行而沉沉吟之,感怀而发,笔下的水姿莫不恣意陆离。”(《湘水有意化作泪》)

长沙不仅有岳麓山、湘江、橘子洲和城市的美景,更在于有其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而形成的精神气质。漫步在满是人间烟火气的大街小巷,仿若游走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人物串起了长沙的历史,形成了长沙人的集体记忆,也塑造了长沙人的精神。

“长沙,这座披就万古神韵的名城,以自己独有的姿态,从遥远的时空走来,每一次幽沉的鼻息,都金声玉振,气动梁尘;每一次钝重的足音,都踏在了华夏文脉的节律之上,掀起的涟漪,回惊世界,波震古今。”(《潭州三响》)

在与读者情感共鸣的同时,达到文化认同。

“那天,夕阳余晖,如诗如画,岳麓山上的层林被映照得如火焰般殷红,王先谦孤立在岳麓书院前,深情地回望了一眼曾经出没近10年的书院大门,倔强地将头上的辫子向后一甩,步履蹒跚地没入市井之中……”(《山长,山长》)

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的“倔强”,何不是一位长沙人的精神坚守?

一部洋溢着情怀的作品,长沙人又怎么会不爱读。

“道冠古今”牌坊诉说着文庙坪千年的故事。陈飞 摄

“我曾有幸在原学院街道工作过,对这一片老街区十分熟稔。时常,我在街巷里走门串户,与居民嘘寒问暖,有时也会利用工作的间隙,寻访屈子祠、登瀛桥、学院衙门等历史遗存,品味遐龄井、白鹤井、泉嘶井等古井清泉,尝一尝臭豆腐、辣干子、梅菜饼等风味小吃,看一看沿街的商号酒旗,把玩一番地摊上的陈器旧物……三朝七夕,自然混了个脸熟,我成了这里的街坊,走过路过,必能赚得一杯茶喝,也会引发无限的遐思。”(《文脉千年文庙坪》)这是一位长沙人对长沙的情怀表达,也是一位《长沙晚报》人对长沙的挚爱。

从2023年11月13日至今,在《长沙晚报》橘洲副刊整版推出的《文脉长沙》专栏(2024年固定在周一或周二刊出,共刊发51期)上,长沙历史上“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一场场精彩的画面”,不但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共情”,也引起了文学界、新闻界的高度“共鸣”。几乎每篇8000字左右的《文脉长沙》稿件都得以在重要门户网站再次传播,近10篇作品被全国文学选刊转载、转摘。同时,全国多家报纸纷纷开办了类似《文脉长沙》专栏,给传统纸媒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依据刊发稿件,利用新闻绘本、H5、长卷、融媒海报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再次进行创作,既有可读性又有可视性,既增强了读者的吸引力又平添了作品感染力,因而,多篇作品成为网络爆款。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三千年湖湘文化自简牍的刀痕书写起笔,经雕版的楮墨流转,投身铅火的炽烈淬炼,化入文字的浩瀚星河。在长沙市图书馆二楼,《书承文脉远 家国湖湘情》文献展铺陈展现书香传承的亘古文脉。展厅入口处,里耶秦简上的乘法口诀穿越时空而来,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墨迹交相辉映。当观众的目光掠过中国最早的泥活印书《玉堂杂记》,驻足于世上尚存最早的帛书——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前,文明的密码在楮墨间次第苏醒。

无数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物与风物堆积在无声的时光长河,动感是长沙,无声也是长沙。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从屈子行吟的跫音到湘学正脉的雄阔,从岳麓书院的晨钟暮鼓到《湘江评论》的呐喊、鼎新,从觉醒檄文到智造高地的裂变、新生……无数湖湘学子与书为伴,朝夕不倦,铢分毫析,像一株株幼苗矢志不渝地从书本里汲取养分。而今,24小时不打烊的网红书店和公共图书馆,仍跃动着无数求知的身影,绘就一幅书香氤氲的文化教育新图景。

4月19日,止间书店总店(建湘路店)复业重启。邹麟 摄

《文脉长沙》以“书”为载体,追溯区域内的文化思想史,是追寻湖湘思想发轫、探求湖湘文脉源流泛起的一抹水花。

用文字之刃雕刻的《文脉长沙》。在散文最具象化的语言特质的雕琢中,曾经扁平在《过秦论》《鵩鸟赋》里的贾谊开始丰满起来;站在定王台上遥望,早已模糊的汉宫秋月也变得无比皎洁,彻照长沙王刘发的脸庞清晰可见。

用文字之光温润的《文脉长沙》。散文是最温润的文字,足以温暖李群玉在长沙的落寞,也足以润泽杜甫流落长沙时的囊中羞涩;让久已黑白于历史中的天心阁在文字中流光溢彩。

用文字之灵充盈的《文脉长沙》。何须科幻故事里的时光机,文字本身灵动的天性就足以让时光倒流,遥远的时光在文字中分秒即可抵达;曾经幽微的历史细节在文字中纤毫毕现,包括关公战长沙时青龙偃月刀抡起的那抹弧光,和李龟年歌声里深藏的一缕相思。

以文史夯筑的《文脉长沙》。骆驼载着远方的旅人,穿过浩瀚沙漠走到眼前;舟楫载着久别的故人,远渡重洋地来到眼前;用厚实文史夯就的《文脉长沙》载着远去岁月里的长沙,在跳动的字节中与当今的人们隔世重逢。

以文学入魂的《文脉长沙》。没有一种阔大,可以涵盖数千年的时空;没有一种入微,可以感知古代思想者内心某一次不可言说的悸动;没有一种奇妙,能让无声静默的长沙在时光中呈现行走的动感;唯有文学,唯有以文学为魂魄的《文脉长沙》。

今天,《文脉长沙》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刊发,时光窖藏的佳酿,静候来者启封……

制图/张日 刘家婧 曾茜

作者/洪孟春 范亚湘 关晖

编辑/刘丹 校读/肖应林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洪孟春 范亚湘 关晖】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文脉长沙;长沙文脉;长沙历史;长沙 文脉长沙;长沙文脉;长沙历史;长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