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相》邀你沉浸式对话千年丝路文明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4日讯(通讯员 朱泓江)11月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美术馆、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美术馆承办的“跨界·融合——全国博物馆美术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开幕。由湖南广电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与北京伯璟文化共同出品的“丝绸之路·相”数字艺术特展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丝绸之路·相”以丝绸之路沿线的珍贵造像文物为主线,聚焦商周至唐代六大历史时期中“人”的面容与神态,联合近三十家海内外文博机构,首次实现多件珍贵文物在数字世界的跨时空集结。

数字与新生,千年文物“破壁”相会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搭建东西方不同文化对话的历史通道。展览制作人李玉燕表示:团队历时数月,在全球范围内将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甘肃庆城县博物馆等109件多面“相”应用于展览,其中绝大部分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通过展现商周玉石人像的古朴粗犷、春秋战国青铜人像的庄严精致、秦陵兵马俑的个体独白、汉代人俑的生活意趣、魏晋佛像的艺术交融、唐代胡人俑的盛世共荣等,六大篇章,跨越时空,通过文物的数字化重建与艺术化转译,这些曾被黄土尘封的“相”,以“丝路见证者”身份跨越千年,在此“破壁”相会。它们共同重现丝路文明的多元风貌,最终构成为一幅鲜活灵动的芸芸众生相。

颠覆与探索,重塑“丝路叙事”
凭借纪录片《河西走廊》《中国》等经典作品屡获殊荣的著名导演李东珅,首次跨界打造“丝绸之路·相”数字艺术特展,成为了一场以探索精神为核心的艺术实验。他将纪录片对历史脉络与场景的深刻洞察,融汇于数字媒介的无限可能之中,完成了一次从宏大历史叙事到沉浸式数字艺术的大胆突破。
在这个超现实虚拟空间中,经过三维重建的文物被等比例放大,沉浸式“巨物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在魏晋南北朝的部分中,四面屏上生动呈现的犍陀罗、龟兹、敦煌、云冈、青州等地造像艺术的风格变迁,使观众得以直观感受佛造像艺术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风格演进与美学融合。通过一段长达近30分钟的沉浸式数字影像,观众在“此时此地”与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的“相”彼此凝望,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望。
大馆与小馆,“四方盒子”联动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特别打造了一个沉浸式观展空间——“四方盒子”,它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是一次文化共创的实践。“四方盒子”未来将以流动展览的形式奔赴全国各地。它将承载着丝路文明的记忆与创新,突破地域限制,跨越山海,抵达更多城市,让观众于一盒之内,纵览千年丝路。
展览中出现的展品也呈现多元融合之态,既有年客流量超300万的头部博物馆珍贵馆藏,也有深藏于地方、底蕴独特的县级博物馆精选文物。借助“大馆带小馆”的创新协作机制,数字化技术正有效推动大中小型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与深度融合。

“丝绸之路·相”数字艺术特展早鸟票即将开启!首轮预售将于11月中旬上线,12月1日起正式公售,请关注“深圳美术馆”官方小程序及山海APP/芒果MCITY抖音官方账号&小程序。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