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人大城郊街道工委探索“三维”工作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是关乎国家未来和千家万户幸福的基石工程。如何有效发挥基层人大作用,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宁乡市人大城郊街道工委(以下简称“人大城郊街道工委”)进行有益探索:今年以来,通过强化监督履职、深化宣传引导、突出示范引领“三维”发力,组织代表视察2次,推动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开展特色活动20余场次,帮扶困境儿童53名,有效凝聚起守护“少年的你”的强大合力。
监督+建议,筑牢法治“防护墙”
人大监督是护航的关键力量。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痛点难点,人大城郊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化身“监督员”和“建议员”,围绕“防性侵、防溺水、防霸凌、防事故”四大安全领域,深入学校、幼儿园、教育基地、食品企业等一线开展专题视察。代表们现场“把脉”,提出的“打造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研学基地”、“明晰各方保护职责”等金点子,成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引擎。通过持续跟踪督办,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得以优化,相关实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监督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主动将未成年人保护监督嵌入街道日常治理,推动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加入常态化巡查队伍,对娱乐场所、酒店宾馆等重点区域进行“嵌入式”监督,紧盯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落实,有效延伸了监督链条,提升了监督实效。
宣传+普法,拧紧思想“安全阀”
法治意识是保护的基础。人大城郊街道工委将普法宣传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联动“三官一员”进代表联络站,开展“靶向式”法律宣讲。另一方面,组织人大代表发挥联系群众优势,在走家串户、收集民意的同时,化身“行走的普法站”,用乡音俚语、鲜活案例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引导居民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学法守法,争当孩子的“守护者”。
基层力量是宣传的“扩音器”。充分激活居民议事员植根基层、联系广泛的优势,指导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册、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和公益视频、讲述真实故事等多种“接地气”形式,广泛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如防溺水、防事故),将保护意识深植于群众心中。
示范+服务,凝聚社会“大合力”
代表引领是行动的号角。着力发挥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身体力行带动全民参与。在“防溺水 守护河堤”行动中,代表和议事员带头值守野外危险水域,今年以来累计值守50余人次;在交通劝导、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一线,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以实际行动践行“保安全、护成长”。
关爱行动是温暖的纽带。人大城郊街道工委积极搭建爱心平台,联合代表、议事员及社会各界力量,精心策划“与爱童行 点亮童心”活动。为城郊中心学校孩子们送上包含“一堂法治课、一组趣味游戏、一场心理讲座”的儿童节“三个一”大礼包,并为10名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关怀。这份关爱,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
代表议事员的率先垂范,点燃了全街道的热情。在人大力量的感召下,街道部门、社区组织、爱心团体(如11支爱心服务队重点结对帮扶53名困境儿童)纷纷行动,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深入“三区”(社区、小区、校区)开展宣教巡查。多方力量汇聚,在城郊街道奏响了全社会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合唱”。
人大城郊街道工委的“三维”工作法,将人大监督职能、代表履职优势与基层治理实践深度融合,有效激活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一池春水”,为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线贡献了坚实的人大力量。这不仅是基层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关爱下一代事业中的温暖体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