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定
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定
(2025年10月31日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决策部署,推动广大青年在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重大意义
1.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提升城市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持和提升人才红利优势、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提升城市特质与青年发展的契合度,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凝聚青春奋进力量,激励青年担当作为,促进青年健康成长,让长沙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长沙更有为,广泛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的青春力量。
2.我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目标为:到2026年,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得到社会广泛认同,青年发展政策更具体系化、更有普惠性,青年投身城市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度显著提升,青年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力争青年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达到30%,青年人才入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比例超过25%,建成20家有特色、功能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到2030年,在青年就业、创业、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核心领域建立相对完善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的现代化新长沙,形成青年与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构建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友好环境
3.拓展赋能青年发展的空间基底,打造青年“友好之城”。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强化青年发展空间要素保障。在“一主两副多组团”空间布局中植入青春元素,重点建设梅溪湖国际青年社区、马栏山数字文创青年街区等单元,加快建设长沙国际人才社区,营造适青化公共空间。深化“青春安居”工程,探索建立“租购并举”的青年安居保障机制,多渠道解决青年住房问题。
4.夯实支撑青年发展的产业基础,打造青年“乐业之城”。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建设,实施产业引青行动,促进长沙青年与产业发展共同生长。推动“一城一区三基地”研发集聚区与青年科技需求深度对接,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青年科技资源共享体系,为青年融入科创产业提供更优支撑。结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与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扩大支持覆盖面,让更多在重点领域、新兴赛道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获得关注与扶持。
5.完善推动青年发展的成长体系,打造青年“进步之城”。完善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局面。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3+2”贯通培养。完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开展“挑战杯”“金种子杯”“创青春”等竞赛,培养青年创新兴趣与科学素养。举办“振兴杯”等职业技能大赛,深化职普融通,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大“青年夜校”支持力度,面向技能工人、务工青年等提供公益技能培训。
6.聚焦服务青年发展的养育保障,打造青年“幸福之城”。全力完善青年“婚生养育”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多渠道降低青年育幼养老负担。推动“星城托育”品牌覆盖全市符合标准托育机构,提升普惠性托位占比,推进托幼一体化。积极适应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与本市户籍学生平等入学。优化养老服务补助政策,实现城区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持续开展“长青缘”青年联谊交友行动,常态化举办“爱恋长株潭”“缘来是你”等青年交友活动,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家庭观。
7.优化滋养青年发展的文化环境,打造青年“文明之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长沙丰厚的人文资源,依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岳麓书院等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借助“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拓展青年国际视野,搭建思想交流平台;打造“岳麓山青年戏剧季”“后湖湖畔音乐会”等城市品牌活动,形成汉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标识体系,塑造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气质和文化坐标。深入开展“长沙好人·身边雷锋”“青年文明号”等青年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引领青年弘扬城市文明风尚。
三、汇聚青春动能,持续激发青年奋斗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
8.建设近悦远来的青年人才引聚平台。大力实施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紧缺急需人才集聚工程,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倍增行动,支持在长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或培养“四青”人才。打造一批、培育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工程师。实施农村青年“领头雁”培养计划,引导大学生回乡、城市人才下乡,建立健全农村青年人才发现、培育机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依托海归小镇等载体打造归国留学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面向青年人才的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青年人才交流平台,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长就业创业。
9.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评估机制,多渠道收集和发布岗位信息。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等系列活动,发挥校聘小屋对接服务功能,推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深入推进“技能长沙”建设,发挥“智能制造、数字人才、信息技术”社会化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功能,推行“培训+实训+就业”一站式服务。深化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构建全链条、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城市合伙人”和“超级实习生”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将“金种子”培育成“好苗子”。
10.推进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热潮。落实落细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政策举措和“‘双肩包’行动十条”“湘江科学城人才十条”“马栏山人才十条”等特色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技术、场地等支持力度。构建“1+3+N”青创平台体系,推出“青创贷”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大学生创业接待站服务功能。提质升级青年人才驿站运营管理,为来长求职创业青年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交友联谊等一站式服务,为入住驿站青年人才发放“星荷礼包”,增强青年归属感。完善“青年卡”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满足青年补贴申报、公共服务办理需求。
11.推动青年在城市发展中挺膺担当。广泛动员青年参与全市重大赛事服务保障工作,展现星城青年的担当与风采。持续开展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等典型宣讲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依托“共青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青年观察员”等平台,打造“星城青年议事厅”,提升青年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参与感和贡献度。组建“青年突击队”等载体,激励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广泛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丰富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场景。
12.引导青年赋能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丰富青年文化服务供给形式,持续擦亮“杜鹃花”艺术品牌,举办杜鹃花青年戏剧大赛,持续引进大型演唱会,推进“演艺名城”建设。实施长沙市“青春小店”征集支持计划,持续发布青年友好场景,培育推广一批具有市场引领力的新消费品牌,建立健全具有长沙特色的新消费品牌培育生态和长效机制。
四、加强组织保障,着力营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良好氛围
13.强化制度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将青年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14.完善监测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共同做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健全完善青年发展评价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统计分析,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15.彰显人大作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加强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强化法治保障。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履职建言,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汇聚新时代青年发展工作强大合力。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