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巧当“红娘”,消费帮扶土特产出山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8日讯(通讯员 雷薇宇)“多亏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帮忙找好销路,这一筐筐的桃子要是烂在园子里,我这大半年的辛苦可就打水漂了!”7月的骄阳,洒进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果园菜园里蒸腾着丰收的味道,果农罗大哥精心地将自家果园里的桃子打包好,即将发给订购的市民。
入夏以来,田溪村迎来了丰收季,瓜果蔬菜脆嫩可口长势喜人,金灿灿的蜂蜜也被摇出装瓶,可是如何找销路、让农产品变现,一直是农户们最犯愁的事。而今年,随着新一届驻村工作队的到来,罗大哥的烦心事迎刃而解。
朋友圈里吆喝忙,千斤桃子出大山
“桃子可娇气了,摘下来放不了几天,往年能卖多少全看运气。”罗大哥一边给刚摘下的桃子套网套,一边满是无奈地念叨着。这些话传到了田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石蕾耳朵里,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与驻村工作队队员雷薇宇、刘浩然一合计,决定把助农销售当成手头上的一项大事来抓。
“罗大哥,您这桃子品相好,就是缺个吆喝的渠道。”走进果园,石蕾一边帮着忙,一边掏出手机拍视频,镜头里红润润的桃子挂满枝头。雷薇宇、刘浩然则在一旁核实物量,并宽慰罗大哥说:“罗大哥请放心,我们帮您联系销售渠道,保准不让好果子烂在地里。”
白天,石蕾书记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在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吆喝起来,配上农户们在田间劳作的鲜活照片,文案里满是“原生态”“现摘现发”的实在话。队员雷薇宇、刘浩然则负责记录购买者信息,统计数量并联系配送。晚上,工作队回到村委会,继续整理信息、联系渠道。经过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一件件桃子运出了大山,半个月的销量达到1000余斤,果农户增收逾万元。
原生态蜂蜜热销,女孩学费有着落
听说了驻村工作队助力水果销售的好消息,村里养蜂户陈师傅也打来了电话:“小刘同志,你看看,我家这蜂蜜能帮忙卖卖不?我自家养的蜜蜂,手工摇的蜂蜜,香醇得很。”据了解,陈师傅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全家高兴之余,正在努力筹措学费。
刘浩然拧开蜜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蜜面上浮着细腻的泡沫。“陈师傅,这蜜很好啊!”他第一时间将情况向石蕾书记反映,工作队商量后决定——一起来“卖蜜”。
“我们帮您在平台上推推,蜂蜜这么好,肯定有人要。”刘浩然耐心地与陈师傅交流,了解他家里情况,记录下来陈师傅的故事。工作队发动亲属、朋友等一起来帮忙宣传,近百斤的原生态蜂蜜几天时间就销售一空。
收到卖蜜的钱,陈师傅一边展示着手机里的录取信息,一边兴奋地拉着刘浩然的手说:“小刘同志,这是我女儿的大学录取好消息,我就想给你们工作队看看,就像家人一样分享我的快乐!”
一把小菜也增收,脱贫户心里踏实
脱贫户罗哥和郭哥家的菜地,最近也是一派忙碌——红甜椒红得透亮,南瓜冬瓜敦实可人。他们家的瓜果蔬菜,也成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小到一把青菜、几个南瓜,工作队都认真对待,点点滴滴只为脱贫户增收。
刘浩然专门跟进菜农户家情况,及时了解菜品种类,让城里的需求者能及时收到最新鲜的食材。郭哥笑着说:“别看每份小菜只有几元、十几元钱,积少成多就是两三百元呢,这让我心里踏实啊。”
从朋友圈到短视频,从熟人接力到陌生订单,田溪村驻村工作队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架起了城乡对接的桥梁。驻村工作队在忙着土地延包、走访摸底、宣传安全知识的同时,全力开展消费帮扶。从桃子到蜂蜜,从青菜到南瓜,他们用真心和实干,为脱贫户、果农户、菜农户销售土特产1500多斤,增收2万余元。驻村工作队的付出,不仅解决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