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40支中南校友创业团队冲刺“满天星”决赛舞台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11月1日,“建行杯”中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暨2025满天星大赛决赛在中南(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医疗器械产业园举行,40支中南大学校友创业团队齐聚一堂进行最后角逐。从“立体视觉环境感知系统”到“全球首个靶向巨细胞病毒(CMV)的TCR-T细胞疗法”,参赛项目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硬核赛道,充分展现了校友群体的创新实力。

聚焦前沿赛道,40支校友团队角逐“满天星”
据了解,本次大赛致力于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友创新创业品牌活动,持续激发中南校友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全程支持赛事开展,将为入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行业咨询,助力中南校友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
此次决赛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其中初创组28个项目,成长组12个项目,将最终角逐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及优胜奖28名。评审团由行业专家、知名投资人及企业代表组成,将从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等多维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开幕式现场为评审专家颁发了荣誉证书。“‘满天星’大赛在汇聚校友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创业团队通过这个平台,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成果,在湖南这片热土上实现梦想。”决赛现场,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景升表示,中南大学将持续优化校友服务机制,在政策支持、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校友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创新赛制,推动项目“长沙落地”
初创组第一个项目聚焦新能源领域。“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的特点,我们项目聚焦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已成功开发高性能钠电正极材料,18650、21700等圆柱形、方形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湖南先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带来钠电正极材料与电芯项目的路演。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凭借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突破性进展,已成为国内钠电产业化浪潮中的重要企业。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全球发病率最高、致死率最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45%—50%。”深圳元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燕炜介绍,针对此痛点,团队研发出全球首个靶向巨细胞病毒(CMV)的TCR-T细胞疗法,动物模型显示肿瘤杀伤效率较对照组提升20倍,体积缩小70%以上。
“我们技术的发源地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项目的临床试验阶段是在湘雅完成。在产业化阶段希望能在长沙落户。”活动现场,燕炜告诉记者。
据悉,本届决赛不仅是一场精彩的项目路演与评审对决,更是一个务实高效的资源对接平台。赛事期间的一大亮点在于,组委会精心组织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建了落地项目“场地需求洽谈组”和“投资需求洽谈组”。两个工作组将主动出击,与有明确落地意愿和发展需求的参赛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洽谈,精准匹配园区空间资源与市场资本力量,切实推动优秀创新项目在长沙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开花结果,实现从“创意”到“创造”再到“创业”的华丽蜕变。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