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麓谷讯(袁路华 尹婷 黄荣佳 吴梦珊 柯鸣 陈丹妮)初夏时节,长沙城刚刚被一场透雨洗过,微风轻拂,绿树如荫。
为采访保障房建设情况,记者入小区,上电梯,走进长沙高新区和馨园小区住户胡文领的家,3室2厅2卫120平方米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洁,看不出已经住了十年。房间布局合理、光线通透、温暖舒适,一点都不比商品房差。“我们家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小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公园、商业配套都很齐全,拆迁十年了,我住在这里觉得很舒服,感谢党和政府。”胡文领接受采访讲得情真意切。
从2011年首个大型保障住房和馨园小区开始,长沙高新区用10年时间,建成了和馨园、和润园、和泰家园等9个保障房小区,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群众3万余人,保障房总量占比为长沙市第一,基本实现了“拆得快、安得下、稳得好”的工作目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安居方能乐业,居安方能心安,却是百姓美好生活的不变向往。为了城市的拓展、产业的发展,让世代居住于此的百姓拆迁,决不能让他们失去温暖的家。如何让拆迁群众、保障房真正做到客厅盛满平安、卧室装满健康、厨房充满美好、小区洋溢吉祥,3万余人的安居梦一直是长沙高新区看得最重、做得最稳的工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指出,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问题都不是小事,这些事情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必须用心用情抓,抓一件成一件。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上任初始就专题调研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她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检验长沙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千金易得,靓地难求,精心挑选“位置最好、配套最全、交通最优”的黄金地块作为安置用地,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保障房小区用于群众安置!这是长沙高新区一直坚守的承诺。“十三五”以来,长沙高新区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力争让每一位拆迁群众都实现“安居梦”。
做好顶层设计
蛙声鸣,榴花红,杨梅挂果,麓谷美景尽收!
美景不仅印刻在蓬勃发展的产业上、火热建设项目上,还有人们幸福的笑脸上。
从村民到市民,从卖菜到家门口就业,从看病到养老,生活过得很韵味!
驱车行驶于枫林西路,在枫林西路与许龙路交叉口,投资千亿元的世界级灯塔工厂中联智慧产业城屹立在此。在中联智慧产业城北侧,一栋栋现代化样式的楼群已建造完毕,浅黄色的外墙搭配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片安居祥和的景象已经显现,这里就是真人桥家园。该小区居民张文武对此充满了期待:家住中联智慧产业城旁,这无疑给自己带来了更多机遇,不仅有机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自己的房子也有升值的空间。
曾经生活的地方拔起一栋栋厂房和高楼大厦,不变的还是那份乡愁!
与张文武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三益家园的村民李万宜,他即将入住的小区对面是投资160亿元的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产业核心区,长沙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大量产业项目铺排落地,园区原有居民实现了由村民向市民的华丽转变。为解决拆迁群众住房这一重点民生问题,长沙高新区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保障安置住房。
失地不失幸福,这是长沙高新区3万余名拆迁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家住知名企业旁,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房子质量一点不比商品房差,小区配套应有尽有,在这里,你就是妥妥的城里人。
自2009年按照长沙市政府103号令相关标准开展建设以来,长沙高新区一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拆迁群众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活有保障。给他们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拆迁群众就业转型能力。同时,多种渠道安置,满足拆迁安置需要。
在全区2021年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及时通报情况,按照商品房或高于商品房标准建好保障房,让拆迁群众更好地安居乐业、宜居宜业、发家创业。
5月15日,随着最后一户的房号公示完毕,三益家园保障房安置工作圆满结束,该安置小区内的拆迁群众946人喜圆“安居梦”。 自三益家园保障房安置工作启动以来,长沙高新区倾听群众呼声,积极转变安置观念,确保让群众“既叫座也叫好,既获益又点赞”。以全程“跟进式”走心服务,完成了一场规划、征拆、建设、分房、交房的“幸福接力赛”。
在分房摇号现场,白马街道、长兴路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通力协作,组成政策解释、现场接待、资料验证等工作组,在摇房现场搭建“一站式”服务台,流水线办公,不让群众多跑一步回头路。
摇房前,工作人员一对一靠前服务,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协助制定房源配比方案;摇号时,有序组织群众依次进场选房,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安置面前人人平等;在服务台前,工作人员引导拆迁群众进行身份验证、房号核对、合同签订;在物业服务中心验证领表、签约收件、领取钥匙、验收房屋,选房现场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公平公正公开是征拆工作的生命线。在征拆过程中,长沙高新区始终牢牢把握政策底线,一个标准,一视同仁,一签到底,确保征拆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和馨园作为市103号令拆迁的第一批安置保障房源,也是长沙高新区首个大型保障住房项目,共有21栋17层的高层电梯房。长沙高新区在市103号令首个安置项目就做足了功课。2011年,麓谷街道成立了和馨园保障房申购与分配工作指挥部,对千余名群众进行摸底、走访调查,并创新机制,将“福彩开奖”摇号机制引入到保障房房源分配中来。在房源摇号之前,还邀请公证处工作人员对号码球进行逐一的测重和摇号机器模拟检测,从而在设备上保障了公平,一切测量结束后,公证处工作人员将对号码球进行封存,并在摇号现场当场开封。至此,先摇号“开奖”,再“点菜”选房已成为长沙高新区征拆安置工作的“既定动作”。
严把质量关
小区阶梯侧建有平缓的无障碍坡道,方便婴儿推车和轮椅进出;围墙采用了更经久耐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景观艺术围栏,美观大方;顶楼和底层统一设置了晾衣设施,方便居民晾晒衣被;空调板不用百叶窗并设计有可踏面,便于空调安装和维修;商铺外地面是混凝土压膜路面,避免因采用地砖被车辆碾压后出现破损……“真人桥家园的房子质量好,配套工程与商品房差不多。”拆迁群众彭正泽对房子点赞,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他参与了小区的设计。
2017年来,长沙高新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和“开门办设计”的理念,持续开展“基于用户体验的可持续使用”调研与改进实践活动,坚持共谋共建共享原则,以“为群众服务、请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为核心,以创新创造为动力,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以解决施工单位和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为突破口,在细节上精心打磨,不断在设计源头上改善保障安置小区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小区各类建筑的“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绿色、美观”6大属性,提出并着力打造“高新住保”品牌,积极完善群众参与建筑设计的机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拆迁群众的点赞。
保障房不仅要让拆迁群众“住得进”,还要“住得好”。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表示,长沙高新区多管齐下,完善机制、紧盯设计,遵循“位置最好、配套最全、交通最优”的设计思路建设保障房,促使一个个地段佳、配套好、品质高、规模大、功能全的宜居社区脱颖而出。
麓谷建发设计部、高新区保障房规划设计负责人肖钢从规划设计、建设选材、容积率三个方面道出了梦想家园的建设密码。“首先在设计上,我们安排了多样化的高精尖人才进行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把控。”肖钢介绍,专业人员规划、村民参与设计及建筑专家评审为最终的保障房建筑风格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设计初期,通过召开村民委员会,将总规划图和户型布置图交到村民代表手中,由村民提建议。“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子,你需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区?”肖钢介绍,在满足国家、省市区各个行业相关标准的同时,会根据村民意见对设计图再改进,最大程度保证达到安置者理想预期。除了村民意见,设计团队还会邀请知名的建筑专家对规划图进行评审、判断。
真人桥家园保障房属于长沙高新区第四代保障房,相对前几期的保障房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设计、规划和质量方面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来的传统。
为了达到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长沙高新区保障房规划指标容积率由2.8降到了2.7。“我们的建筑密度现在是20%,相对于其他的商品房来说,我们打造的空间和舒适度是有显著提高的。”肖钢解释,如果按照原来的容积率或者更高的密度来设计,盈利也会更高。为了给拆迁群众提供一个舒适宽敞的环境,目前长沙高新区保障房密度设计只有20%,容积率仅做到了2.7。而更低的容积率可以带来的是楼与楼的间距将会更长、更宽,居住者能够享受采光的面积和采光的时间也会有显著提高。
从2.8到2.7,数字的微弱浮动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更优居住体验。为了打造精品工程,设计团队对于数字的把控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建设选材方面,我们也是高于建设标准的。”肖钢现场举例,就钢筋含量和楼房的强度来说,一般的建设标准区间在1至2之间,设计团队会把阈值控制在1.6或1.7,显著提高居民生活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走进已建成的保障房小区内,可以看到篮球场、健身广场一应俱全。“从沿街的商业中心、到小区内的中心广场,再到健身广场,包括到篮球场形成了一个非常周正的景观轴线。”在肖钢的指引下,从南门外的主干道望进真人桥家园小区内,由南至北,小区通透悠然的环境可一眼望穿。
如何排兵布阵,对商业排布以及人流、车流走向进行安排,肖钢带领着设计团队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真人桥家园南门的枫林三路是长沙高新区的一条主干道,所以我们当时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社会调研和实地勘察,以保证小区最后的商业及居住区的排布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肖钢介绍,小区南门临主干道,在主入口的加持下可以极大方便居民停车。值得一提的是,该保障房小区的商业部分设有独立的地下停车场,而住宅区也拥有独立的停车场,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商业车流和住宅车流分流。
百姓住房无小事,十年辛苦不寻常。
从1到9,长沙高新区已统筹建设了9个总建筑面积达350多万平方米的保障安置房,不断完善设计,不断调研居住体验,不断听取群众意见,长沙高新区已拥有一支建设团队,整理了实用性极高的关于保障性住房设计缺陷的6000余字调研论文和1.4万余字优化指南,正是用了心、动了情,才会收获老百姓的众多点赞!
算好经济账
2014年,肖震宇被征地后,一家人被安置在金南家园一期。“我们分了两套80平方米的房子,2015年装修好就出租了,每套房子每月能收租金2000元。现在我们这个地段好,房租都涨了。”人气越来越旺,肖震宇又在金南家园三期盘了一个700多平方米的门面做餐饮。“现在人口多了,但是附近没有一家大型的餐馆,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有无限潜力,所以决定在这里创业。”肖震宇兴致勃勃地说,“现在店里面的工作人员70%以上都是金南家园的居民,而且工资比同等规模的餐饮店稍微高一点。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就业,也是我为父老乡亲能做的一点贡献吧。”
走进真人桥家园一期2栋,此前家住雷锋街道四桂塘的彭正泽正在进行房屋装修。谈到房屋规划,彭正泽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畅想着装修完的样子。“这里是客厅和餐厅,我的想法是将两者打通,这样一进门就能给人以一种宽敞舒适的感觉。”彭正泽介绍,此次分到的房屋面积为140平方米,他已初步规划为4室2厅,每个房间都大小合适,符合他最初的预期。
作为白马街道首个集中安置的住房小区,三益家园“硬件”设施配套齐全。走进崭新的小区,不少拿到新房钥匙的居民已开始装修了。简约大气的电梯高楼间,点缀着绿地花园,玉兰树、景观竹等绿植与时令花卉相映成景,也映照出居民的张张笑脸。
叶兆丰是三益村29组的村民,当得知家里因为生物医药园项目的建设被划为拆迁对象时,善于经商的他在心里默默算了三笔账。
第一笔是“搬家账”,在他看来,征拆就是老屋换新家,摆脱落后、破旧的老房子,改善家居环境。政府公开公示的安置政策也有了保障,对于宜居的新家园自然就有了憧憬;第二笔是“经济账”,根据政策,征拆后还会有一些盈余的资金,对于他来说是一笔发展事业的启动资金,同时,亲民的政策免除了今后小区物业、停车等费用,入住以后也没有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第三笔是“政策账”,征拆前长沙高新区和街道都做了大量的政策讲解工作,公开透明的征拆流程,让大家非常安心。项目建设带动着辖区发展,老百姓实现了就近就业,盘活了集体经济,让群众得到实惠,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算清了这“三笔账”,叶兆丰和家人对于征拆十分支持。身为党员的他,在街道和社区的动员下,带头组织征拆,帮着群众算清征拆的“三笔账”,让群众理性看待征拆,全面了解征拆政策。消除了群众疑虑,让百姓实打实地看到政策与实惠,征拆就有了“底气”。
“以前住的是平房,现在即将搬进140平方米的电梯房,条件好了很多!”在三益家园小区内,原三益村居民李万宜开心得合不拢嘴,带着一家人在花园式小区里逛了又逛。看着大变样的高楼小区,李万宜不禁有些感慨:“选择这个位置建安置小区是非常理想的,我站的这里就是我的老屋。”如今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三益家园小区曾是李万宜一家的老屋和自家经营的乡里伢子饭庄所在地,用老李的话说,他就是真正的“原住民”。
“咱们的新家,交通便利又宜居。金洲大道、黄桥大道两条大道在门前交会,周边的产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今后不管是自住还是出租都可以。”跟随陈斌走进他正在装修的新房,贴满装修墙纸的房屋已现雏形,作为三益家园一期第一批被征地对象,陈斌已经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五套房子。“征拆安置以来一直都很顺利,从征拆、选房、装修,街道和社区的党员干部都给予了很多帮助,现在居民代表、物业和社区共同管理小区,之前反映的地板和消火栓等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看着自己一天一个样的新家,陈斌十分满意。
三益家园周边三安产业园、天际汽车、生物医药园等一大批项目正在陆续建设,今后无论是出租还是就业都有了生活保障,百姓的“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有品质。
住进“搬得好、稳得住、能致富”的安置小区,成就长沙高新区拆迁群众“稳稳的幸福”,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小确幸”。
完善周边配套
房子不仅承担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功能,还被赋予了家、归属、心灵港湾等更多的意义,关系着许多老百姓的生活。
“保障房的建设质量要过得硬、进度要大步走、配套要跟得上,让老百姓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让他们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居有所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李平波说。
虽是工业园区,长沙高新区却没有烟囱林立,也没有高炉耸立,反而一片绿意盎然,绿色园区与绿色小区相映成趣。
晋级国家高新区30年来,长沙高新区这片热土成为一座产业新城。近3年,长沙高新区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74.31亿元,完善了教育医疗、运动休闲、文化活动、居家养老、交通出行等配套建设。目前,全区有中小学23所、公办幼儿园10所,6大产业片区路网框架基本成形,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一心、两区、三带、四圈、五园”城市整体发展的空间开发架构已然成形。
以长沙“四精五有”为标尺,长沙高新区将用3至5年的努力,让麓谷新城按照“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建设“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个小区地段好啊,距离城铁麓谷站就200米,好方便的!”家住金南家园的肖震宇说,金南家园小区北边是城铁站,南边挨着的是金桥小学,附近还有雅礼麓谷中学、恒定中学,步行十分钟能到“天然氧吧”尖山湖公园。
“现在的政策真正好,长沙高新区已帮我们把小区的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好,我们只要负责自己的房屋装修就可以了。”即将入住真人桥家园一期的彭正泽说,小区内绿意盎然,宽敞的车道旁还配有凉亭,供以后入住的村民休闲纳凉之用。“小区还修建了跑道和篮球场,有空我还可以和原来的老邻居们一起约个篮球!”彭正泽畅想着以后的生活场景。
建成交付十年的和馨园已成为长沙保障房的先行者,吸引了全国各地一批批人前来参观学习。这里配有学校、健身场所、商业区、地下车库等,小区绿化和各种公共设施非常齐全,让住进来的拆迁群众永久不用交物业费,同时繁荣、方便小区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下班回家就近能买到新鲜食蔬,节假日无需走远即可享受健身、阅读服务,多处公园、广场可放心“遛娃”,闲暇之余吹吹葫芦丝、练练毛笔字都能很快找到同伴……和馨园社区所辖范围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满是幸福的味道。
“社区活动可多了,‘老幼书香斋’里可以免费练习毛笔字,‘老馆长故事吧’里可以听雷锋故事,楼上还有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社团活动室,学生们放学了,还可以将他们送到‘三点半课堂’,里面有老师免费辅导学习,每天的生活充实又多彩。”谈起现在生活,和馨园社区爱心志愿者谭四平开心地说。
“如今我每个月拿着近5000元的退休金,我老伴有1700元的养老金。我们带带孙子、跳跳广场舞、当当志愿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非常满足幸福。”家住和馨园的75岁老党员张玉香对现在的生活赞不绝口。
连日来,长沙地铁6号线等多条线路进展不断,而跟麓谷关系紧密的就有四条。6号线直达机场,2号线实现东西两座高铁站换乘,10号线途经麓谷十几个楼盘小区,连接东西、辐射八方,麓谷居民出行将更加方便。据12306官网信息,麓谷到长沙其他地方的车次增加到38趟,最早乘车时间为6时39分、最晚21时40分,时间28分钟左右,这也标志着麓谷居民融入“半小时生活圈”。
经过麓谷的长益常高铁预计2022年通车,从麓谷附近乘坐高铁寻找诗和远方已不再是梦想。
2020年,长沙高新区建成并交付和泰家园二期等五个保障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12.5万平方米、投资近60亿元,为前5年保障安置房建设规模的总和,新增安置拆迁群众近1万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长沙高新区征地服务中心主任刘国平介绍,2021年全区新开工建设桥头家园二期等5个保障房项目近1万套住房,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2亿元,届时将新增安置人口1万余人,为长沙高新区“攀高、升级、进位”,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垫稳压舱石。
从0.5平方公里到140平方公里,从一个人到一个家,从一个区到一座城……这座精致的生态产业科技新城擦亮了幸福安居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