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丨“四城”战略炼就经济升级版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世界首个原创性的木薯淀粉胶囊技术产业化项目——尔康制药木薯淀粉胶囊生产基地已开始生产。 余志雄 摄
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实习生 邓欣宜
过去几年,浏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城乡面貌有了大变化,人民群众获得大实惠。
数字可以为证。2015年,GDP总量达到1112.8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36.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列省市前列;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三年攀升32个位次,居全国百强县第28位,成为全国百强县中进位最快的县(市),提前两年实现“挺进三十强”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浏阳仍呈现出逆势飘红、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关键在于浏阳市近年来一以贯之地实施“交通融城、产业兴城、人才活城、生态美城”发展战略。交通融城是基础,产业兴城是支撑,人才活城是关键,生态美城是优势,四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对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这些已完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近日,我们采访了几位浏阳市民,通过分享他们亲历、见证的故事,感受这几年浏阳发生的真切而巨大的变化。
我们也在亲历、见证今日之浏阳,已经驶入一条快速轨道,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浏阳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朝着加快建设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行!
1 交通融城之变
故事:大道通衢条条都是致富路
人物:聂含(浏阳人,陶瓷生产经营商)
24年前,当时小学刚毕业的聂含南下打工,后来进入陶瓷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历经商海沉浮,聂含几年前回到家乡——浏阳市北盛镇创业。
聂含创立了辉煌陶瓷公司,涉足陶瓷精加工领域。“我给亚细亚等知名陶瓷厂商提供原材料高岭土,他们按照我的设计要求生产陶瓷产品,我们再进行精加工,这样附加值就得到极大提升。”聂含自豪地说,期间他自主研发了两项新工艺,准备申请专利。
几年下来,聂含的陶瓷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特别是近两年发展迅速,去年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他把这归之于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地利”功不可没。
“以前送趟高岭土到厂家需要两天,现在有了高速公路,上午送过去下午就能回来。”这是聂含最直观的感受。他说,自己在岳阳、江西、湖北等地都有合作生产厂家,以前只能走县道、省道或国道,一趟车程至少一二十个小时。随着长浏、大浏、浏醴高速公路的建成,大大节约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原来运一吨货物成本需要80元,现在只要60元。”
不仅外运原材料方便快捷了,往浏阳各乡镇送陶瓷产品也更轻松。“你看现在浏阳乡村的道路大部分都改成了宽敞的沥青路,大车小车畅通无阻。”聂含感慨地说,浏阳现在的交通真是四通八达。
背景:“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交通格局成型
近年来,浏阳将“交通融城”视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已逐步成型。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27公里,浏阳由高速公路空白县(市)跃升为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县(市)。如今,随着荷文公路、西北环线等公路竣工通车,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700多公里,形成了一个主干清晰、分支完善、成环成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目前,金阳大道正在建设中,南横线、北横线项目即将启动,浏阳将驶入名副其实的“高速时代”“融城时代”。
数据(2015年):
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700多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达227公里
改造硬化村道1928公里
2 产业兴城之变
故事:“一朵”传奇,从300万元到产值5亿元
人物:刘祥富(浏阳人,湖南一朵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采访刘祥富的前几天,湖南一朵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刚刚在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完成D轮股权融资签约仪式,知名演员海清除了一朵品牌形象代言人身份之外,还成为一朵公司的“中国合伙人”。
从2009年筹资300万元创立公司,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7年时间资产成百倍增长,一朵公司已跻身国内纸尿片行业的第一阵营。
“未来5年,我们要把销售额做到20亿元,争取8-10年成为国产第一品牌。”在一朵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刘祥富看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未来5年中国新生儿增速将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给一朵公司带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2009年5月,曾经历过创业失败的刘祥富回到家乡浏阳,创建湖南一朵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开启人生第二次创业。靠着勤奋与一股干劲,刘祥富与伙伴们一起,调设备、试产品,跑市场、谈客户,卸材料、装成品……短短7年,企业从无到有,创造了“一朵”发展传奇。
一朵公司的发展伴随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的快速崛起,也见证了浏阳产业兴城、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
背景:七大园区八大产业集群带动“快浏阳”
近年来,浏阳坚持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全面小康的强力支撑,深入实施“产业兴城”战略,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兴工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大抓产业的浓厚氛围。
优化“七大园区”的发展格局,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因素,重点打造国家级浏阳经开区、制造产业基地、两型产业示范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花炮产业集中区、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围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七大板块园区,推动产业、项目、资源等向优势园区集中。
构筑“八大集群”的产业体系,依托各重点园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
数据(2015年):
实现工业总产值2366亿元
产值过亿元企业315家
产值过10亿元企业17家
3 人才活城之变
故事:海归科学家携最先进医药技术落户浏阳
人物:吴俊军(郴州人,湖南省新药发现平台首席专家)
在回到家乡湖南工作之前,吴俊军曾在美国惠氏公司任资深科学家和高级主任科学家,从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个领域的新药研究与开发。期间,他带领团队获得14项发明专利。
2010年,省科技厅和浏阳经开区计划组建省新药发现平台,力邀吴俊军参与。吴俊军毅然带着最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返乡“落户”浏阳,成为平台的首席专家。
平台还吸纳数十名已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入驻,他们和吴俊军一样,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通过“5358”人才引进工程引进的人才。省新药发现平台定位是给创新新药的研发以至国内的生物医药升级提供支持。
“组建至今,平台已为3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上千次技术支持服务,还开展了3个新药研发项目。”吴俊军介绍,这3个项目属于心血管领域和抗癌领域,“投入市场后将填补国内乃至国际抗癌方面的空白。”
“我非常看好浏阳生物医药这一块,园区已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医药公司。”吴俊军表示,目前90%以上的新药都由欧美地区研发,国内大多数药企还是以仿制药为主,但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以及药企研发投入的加大,未来国内在新药研发领域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背景:推进“5358”工程打造人才聚宝盆
近年来,浏阳市大力实施“人才活城”战略,深入推进“5358”人才工程,通过集聚高端人才,为浏阳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人才后盾。
“5358”人才引进工程,即从2013年起,用5年时间引进3000名教育卫生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5000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80000名企业专业技能人才。
同时,浏阳市注重激活本土人才资源,鼓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充分激发人才创业活力。
数据(2015年):
引进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4000余名
引进专业技能人才80000余名
引进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类人才2004名
4 生态美城之变
故事:日收入过万,万绿丛中建起第一家生态农庄
人物:王孝其(浏阳人,柏加镇生态农庄经营者)
“每天都有一二十桌客人!”王孝其告诉记者,他筹备两年之久的生态农庄自5月底投入试营业以来,生意很好。
王孝其是柏加的苗木种植大户,做苗木生意已经20多年。这几年,苗木交易市场已没有原来那么红火,闲下来的王孝其有了更多观察和思索的时间,他渐渐发现,周末从长株潭地区自驾来柏加玩的人越来越多。王孝其有了创办生态农庄的念头。
历经两年时间,在王孝其的不懈努力下,一座流水潺潺、绿林环绕的生态农庄在柏加镇诞生。作为柏加镇上的第一家园林生态餐厅,一经推出就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生意好时需提前预约,试营业的头一个月,每天营业额平均超过1万元。
令王孝其高兴的是,转型做生态餐饮非但没有耽误自己的苗木生意,相反还能发展不少潜在客户,带动苗木销售。王孝其告诉记者,他打算将农庄扩大40亩,建运动公园及民宿酒店。
地处长株潭“绿心”核心位置的柏加,有“花木之乡”之称。王孝其的生态农庄生意之火爆,也让镇上其他村民萌发了创业念头,园林餐厅、园林民宿、园林休闲等休闲度假项目在柏加应运而生。
背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铸就“山水浏阳”
“巍巍大围山,九曲浏阳河。”近年来,浏阳以“生态美城”战略为抓手,坚持造绿与治理同步、开发与保护并举、整治与转型兼顾,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浏阳注重“绿色政绩观”的树立,倡导绿色考核理念,不唯GDP论英雄。自2011年以来,连续进行两次“全民绿化三年行动”,并于去年启动城乡统筹、环境同治“新三年行动”,整治内容包括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
2015年7月,浏阳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成为湖南唯一入选城市。今年3月,浏阳以“访千年古县,觅美丽乡愁”为主题,发布十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向四方宾客发出了畅游美丽乡村的邀约。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创建活动,致力将浏阳全域打造成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大花园”“大景区”。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正成为浏阳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动力。
数据(2015年):
森林覆盖率66.2%
空气优良率98.9%
绿化植树1002.7万株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