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转型创新发展排头兵 全力推动"四更"长沙建设
长沙晚报记者 李金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长沙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之年,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全市综合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部门,自开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大手笔勾勒长沙“十三五”蓝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新动能,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加速服务业提档促进产业升级,以加强价格调控聚焦民生热点,以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为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新长沙积极发力、勇挑重担。
A 大笔绘蓝图勾勒“十三五”
今年1月,市人大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凝结各方智慧的《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获得代表、委员一致认同,高票通过。5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正式印发。“十三五”期间,省会长沙将会发生哪些新变化?如何实现“四更”?记者专访了长沙市发改委。
长沙市发改委表示,“十三五”时期,长沙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目标、“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总要求,重点着力于:
——打造“双引擎”、“两高地”。按照东西比翼、双核驱动,创新发展、开放拉动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双引擎”、“两高地”。“双引擎”即城市西面高标准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城市东面高起点建设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两高地”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中部开放型经济高地。
——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坚持产品装备智能化和工艺流程智能化齐头并进,推动“长沙制造”升级为“长沙智造”,实现“大制造”到“强制造”的跨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部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同时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四新”经济。将长沙创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格局与国际接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接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以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为目标,围绕长沙的“大制造”和“强制造”发力,瞄准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支持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全面配套和融合发展,大幅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规模能级。同时,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以此提高金融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造血输血”功能。
——彰显文化魅力特色。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文化事业与社会文明和谐共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更高水准的全国文明城市。
——构建幸福家园。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同步配套、社会保障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劳有丰酬、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让长沙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B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新动能新活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改革创新。经过多年发展,长沙转型创新迈出新步伐,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逐步加以解决,根本路径还是结构性改革。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长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原则是“紧扣中央精神,立足长沙实际,坚持远近结合,打造长沙样板”,重点把握和坚持“三个结合”:
——落实中央、省级政策与解决长沙实际问题相结合。在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增加“增动能”、“优投资”两大任务。同时,在充分对接和贯彻省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立足长沙实际,聚焦自身问题。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供给侧方面,主要围绕扩大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消化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补齐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短板等方面起草政策措施。需求侧方面,主要从增加有效投资、加快外经外贸发展等方面着力。通过结合,既突出供给侧改革,又有效发挥需求侧对改革的深化和支撑作用,从而促进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协调联动,加快推动长沙转型创新发展。
——培育新动能与改造传统动能相结合。按照“重点引导增量、着力优化存量”的思路,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引导和培育供给增量,重点围绕增加创新资源供给,推动创业创新,加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优化供给存量,通过推进传统产业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去产能等措施,实现整个供给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动能的升级。
据悉,长沙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政策体系由一个总体实施意见和七个专项实施办法构成。目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2016-2018年)》已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正式印发。“增动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投资”七个专项实施办法都已初步成形,按照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将于近期陆续出台。
C 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项目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影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和发动机。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长沙市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把项目视为牛鼻子、生命线、主抓手”的任务部署,积极履行职能职责,进一步优化项目调度方式、提高项目调度频率、增强项目调度力量,在全面实施“四个一”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的基础上,变年度考核为半年度考核,变月通报为周通报,列出问题清单,实施责任“销号”, 狠抓储备项目的包装、签约项目的落地、在建项目的进度和建成项目的达产,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1-5月,全市80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01亿元,完成年度预估投资的48.7%,比去年同期快7.9个百分点。项目开工率创新高。1-5月新开工项目354个,比去年同期多150个。其中,按计划开工270个,开工率为97.1%,比去年同期高22.8个百分点;提前开工84个,比去年同期多2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支撑有力。1-5月全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61个,同比增长35.7%,完成投资689.69亿元,同比增长35.1%,尤其是5月当月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13.26亿元,同比增长76.0%。
得益于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全市投资稳步回升。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1.7亿元,同比增长15.2 %,居中部六省会城市首位,比全省(14.5%)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在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蓝思科技、比亚迪、格力宁乡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下,1-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36.27亿元,同比增长16.8%,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1.6个百分点。
同时,全市投资结构也逐步优化。有助于创新驱动的产业投资增加,1-5月,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204.97亿元,增长26.9%;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05.07亿元,增长23.9%。有助于城市功能提质的基础设施投资增加,1-5月,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2.1亿元,增长27.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4%。有助于满足消费升级的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5月,完成服务业投资1520.7亿元,增长14.5%。
D 以加速服务业提档促进产业升级
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沙市服务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层次不断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特别是服务业总体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与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提档升级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需要。
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与服务经济“双轮驱动、齐头并进”战略,围绕智能制造发力,支持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展览会议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全市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成立高规格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完善顶层设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支持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十大重点服务业行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有望在7月正式出台。同时,将于近期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在全市掀起新一轮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热潮。
在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下,长沙市服务业发展提档加速,呈现出总量扩大、占比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国增速3.8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并连续三年实现占比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8.6%,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对全市税收增长贡献率达76.5%。今年1-3月,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0.21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2%。
E 以加强价格调控聚焦民生热点
“菜篮子”、“米袋子”,水、电、气价格,医疗、教育收费……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记者了解到,长沙市发改委通过改革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价格监测预警,整顿规范价费秩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稳定价格水平,保障民生安定,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今年1-5月长沙CPI累计涨幅1.9%,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涨幅居于较低水平。
加强价格调控预警,确保价格总水平稳定。今年3-4月受全国“菜篮子”产品供应偏紧及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长沙生猪和错季蔬菜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生活。针对这一情况,市发改委召集工作联动部门召开价格预警会议,加强价格信息监测。通过相应的调控手段,蔬菜批发均价由最高5.19元/公斤降至1.98元/公斤,日交易量保持在1000万公斤左右。
整顿价费秩序,清费减负促发展。为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围绕清费减负,重点着力于:落实上级相关政策,及时转发相关通知,要求相关执收单位严格执行;制定收费项目清单,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全面清理、核实;长期免收小微企业相关项目费用,对小微企业长期免收涉及7项具体项目费用。以上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约3亿元。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收费改革,缓解百姓“看病难,药价贵”难题。全市10家公立医院自2016年1月1日零时起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医改方案实施以来,医院运作整体平稳,社会普遍反映药品价格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费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看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了。
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居民阶梯式水、电、气价制度,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在国家和省发改委的统一部署下,整体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非居民用气价格。
加强市场监管,做好政府与百姓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上半年价格举报热线共收到群众举报5211件,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行业连续开展检查;高考期间,对考点附近的宾馆经营者进行了约谈、检查;在2016年秋季开学之前,组织了2016年秋季教育收费提醒告诫会;维护好节假日市场价格秩序。
F 以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1月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以来,长沙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持续引导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科技带动和全民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围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支撑项目26个,预计总投资94.35亿元。目前投入运营4个,开工建设10个,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的12个,累计完成投资9.65亿元,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产业扶持为抓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对全市的节能环保产业密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以转型创新为动力引领循环经济发展。鼓励支持部分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实行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增值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者的最大化,创造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下一阶段,长沙将从四个方面着力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总结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典型做法;二是完善推进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政策,完善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税收政策,全面建立生产者的延伸制度,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三是对接区域战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四是细化服务举措,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评价工作,加强循环经济信息交易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专业服务机构。
“今年上半年,长沙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努力发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参谋部’、‘项目部’、‘协调部’的职能作用,为建设‘四更’新长沙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长沙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智勇表示,下阶段发改委将结合自身职责继续努力,特别在争取国家试点示范等支持政策上着力。
目前,长沙市发改委正在加快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低碳城市试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试点示范的申报工作,力争在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