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团队世校赛夺金,“懂传统通技术”人才显锋芒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任义)用新技术让老建筑焕彩,长沙中职生又在国赛中出彩!8月2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总决赛“土木建筑设计与管理”赛道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圆满落幕。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智慧建筑专业团队代表湖南出征,凭借《智绘遗产・技承匠心——古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 协同管理与价值延续实践》项目的出色表现,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7支队伍、25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该赛道金奖,斩获该校2025年世校赛首金。
古建与数字融合成核心挑战
作为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国际性职业院校综合技能赛事,2025年世校赛以“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为主题,设置42个赛道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其中,“土木建筑设计与管理”赛道紧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双碳”目标,聚焦建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维绿色化前沿方向,而本次比赛的核心难点,在于“古建修缮”与“BIM 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一世界性难题。
“既要吃透古建筑的法式特征、文化内涵和传统工艺,又要熟练运用三维激光扫描、BIM 建模等现代数字化工具,这种‘新旧融合’的创新要求,对团队综合能力是极大考验。”指导教师余斯洋介绍。面对挑战,长沙高新工程学校团队以 “对标国际标准、践行‘三真’原则”为策略,摒弃“为赛而赛”的模式,项目内容严格遵循中职教学标准,源于真实教学与项目实践,让作品兼具技术高度、实践厚度与文化温度。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式学习实践
本次夺冠的核心密码,在于学校彻底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比赛团队由周俊杰、吴谦炜、王艺萱、邓厚文四名学生组成,在匡潜、余斯洋两位指导教师及领队徐玉老师的支持下,学生全程主导项目推进——从古建筑数据采集、BIM 模型搭建,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设计,所有内容填充、技术操作与细节打磨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更像‘教练’和‘顾问’,负责制定框架、提供资源,而学生是真正的‘项目经理’。”余斯洋老师强调。这种模式让学生跳出被动“被培训”的局限,主动“做项目”的过程中,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被充分激发。吴谦炜回忆比赛中的两次“掉链子”时刻:“我们提前做过预演,团队一起快速讨论、调整方案,最终顺利化解危机。”正是这种自主协作能力,让团队在高强度比拼中稳住阵脚。
两个月坚守,团队与热爱共筑金牌
为备战此次比赛,团队从7月1日起进入集中训练,直至8月22日比赛开始,每天早出晚归练技能、背稿子,高强度训练持续近两个月。“累的时候也想过放弃,尤其是遇到软件学习瓶颈、背稿卡壳的时候。”王艺萱坦言,但团队的默契与共同目标成为坚持的动力,“大家互相监督、默默鼓励,每次突破难点后的欣喜,都让我们更靠近目标。”
得知夺冠的那一刻,队员们难掩激动。“很想哭,觉得两个月的付出都值了!”王艺萱的声音里满是感慨;吴谦炜也表示:“回想整个暑假的奋斗,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这枚金牌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此次摘金,是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智慧建筑专业教学成果的生动体现。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构建 “一个理念,两条路径”的培养体系——以“真项目、真操作、真成效”的“三真”育人为核心理念,将企业真实案例、社会实际需求融入课程作业、实训任务与毕业设计;以“文化赋能”与“技术赋能”为双路径,让学生在古建保护、非遗传承中建立文化自信,同时掌握 BIM 等数字技术,成长为“懂传统、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金牌只是日常教学的自然结果。”余斯洋老师表示,学校将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以此次夺冠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智慧建筑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
而对于获奖学生而言,荣誉更是新的起点——王艺萱计划“学好专业,考上本科继续深造”,吴谦炜则希望“以此为起点,去触碰更高的舞台”,在职业道路上持续深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