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英语名师跨国开讲 马来西亚课堂秒变中华文化体验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欧阳胜美)8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交流活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学校BEACONHOUSE SRI MURNI举行。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非遗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成员与非遗志愿小使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课程,让马来西亚学生具身感受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中马两国文化之间的双向沟通与理解。
本次活动受马来西亚科技与文化教育协会邀请。活动期间,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曹硕老师为当地初中生带来“中药香囊”PBL项目式学习。学生们在项目驱动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亲手制作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香囊,并从中感受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魅力。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制作香囊,他们不仅学到了中药的基本知识,还体验到了动手创作的乐趣。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场气氛热烈,学校的马来西亚老师、印度老师也对中药香囊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长郡外国语第一附属小学的副校长钟柳和仰天湖中建小学的老师范旭艳则带着Beaconhouse的高中生赏析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两位老师创新教法,用英文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色,引导学生用中文描述“清明上河图”盛景,并迁移创新尝试用中文表达对本地地标“吉隆坡柏威年”的观察与感受。这种语言与文化紧密融合的双语双师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历史与艺术的认知。当地的教师表示:“第一次看到这些高中生对中文学习表现得如此积极。”
本次活动中,非遗志愿小使者扮演了重要角色。来自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荣获全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得的王妍乐同学,以及青园小学、郡外一附小、仰天湖中建小学的非遗志愿小使者们,在国际学校用英文介绍中药香囊、介绍端午节风俗。从中医中药到马来西亚本土香料,从国际学校到马来西亚锡镴馆、峇迪馆,小使者们在多元文化场景中体验非遗的博大精深,成为中马文化沟通的桥梁。
此次活动不仅为中国非遗提供了国际展示的平台,也促进了马来西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再发现与再认同。通过互动与实践,中马两国学生在交流中建立了友谊,在文化互鉴中拓宽了视野。项目组老师表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青少年成为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