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赋能美术课堂,学生创新实践绽放戏曲魅力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6日讯(通讯员 陈雪 全媒体记者 岳霞)全市小学美术教师及新疆教师研修班的学员们共同探索以项目化学习推动美术教学创新、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的新路径——昨日,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天心区实验小学承办的“用好新教材,赋能新课堂”湘美版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活动在天心区实验小学举行。
长沙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詹蓉老师在新教材培训讲座中表示,项目化学习推动美术课堂从单一技法训练向综合素养培养转变,《唱大戏》单元借助真实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戏曲文化,提升多项核心素养,是新教材“以美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聚焦湘美版五年级上册《唱大戏》单元,以“戏曲艺术体验”为核心项目开展。活动中,三位教师带来的展示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项目化学习链。
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陈琪老师的《水墨戏曲人物》,引导学生观察戏曲人物动态,用水墨技法展现生、旦、净、末、丑的经典身段,实现传统文化的视觉转化;天心区实验小学罗茜雯老师的《画脸有谱》,学生深入探究脸谱色彩和纹样的象征意义,结合现代审美设计个性化脸谱,传承与创新并重;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沈詹妮老师的《做行头》,则指导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制作戏曲服饰、头饰,通过立体造型和装饰工艺,将创意设计转化为实际作品。
三堂课紧密相连,学生在“观察—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艺术创作。
下午的学生成果展示环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生带来《大闹天宫》,天心区实验小学学生演绎《三打白骨精》。
舞台上,学生们不仅自编台词、设计动作,还自己勾画脸谱,身着自制行头。他们的表演生动鲜活,妙趣横生,这不仅是学生内化传统文化的成果,更是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力证。
此次单元课例展示为新教材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项目化学习中“做中学、创中思”的思路,为突破传统课堂局限、落实核心素养开辟了新方向。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