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双休进行到底,教育部发布《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作为“底线”,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红线”……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河北、江苏、河南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并就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要求。
此次批评的案例包括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提前开学、假期违规补课等行为。教育部通知要求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常态化、持续性排查整治,始终保持严管严查高压态势,维护好教育生态。对于学校违规办学行为,要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近年来,教育部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旨在抓住造成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点综合施策。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认为,对基础教育而言,比学生获取知识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形成理想和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长沙市教育科学院院长黄军山表示,驱动个别学校节假日补课的根本原因是“唯分数”的错误价值追求和“唯升学”的功利政绩观。这种错误的价值观、政绩观不仅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健康需求、情感需求,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抹杀了教育的人本属性,代价则是牺牲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牺牲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教育的应有温度。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理念,是否真正把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教育才不至于沦为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完整的人。
“随着新课程、新高考的实施,教学和考试逐步从‘知识导向’逐步走向‘素养导向’,注重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军山分析道,过去一些学校和地方要提高教育质量主要靠投入,尤其是组织学生反复操练、操练反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殊不知这样做不仅牺牲了学生的休息时间,牺牲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牺牲了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更不符合课程教学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学生的时间被低效教学完全占据后,学生会陷入被动学习、浅表学习,难以将所学知识结构化、体系化,更无从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黄军山表示,无论是出于追求更好的高考成绩,还是奠基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管理者都要学会给学生留白,给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从而培养具有自主意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质人才。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