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生花 向美而行:湖南湘江新区望新小学“名家面对面”活动举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通讯员 隆定军)“一片银杏叶飘落在地上,它是大地的邮票,还是秋姑娘的信笺?”11月14日下午,湖南湘江新区望新小学多功能报告厅内,一场关于语言感知与文学表达的奇妙之旅悄然展开。第37场“名家面对面”活动邀请湖南省校园文联副主席喻剑平担任主讲,以“打开感觉神器,用好比拟手法”为主题,为200余名师生解锁文学创作的“魔法钥匙”。活动由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教育局主办,湖南省校园文联小文艺家分会承办,以专业视角赋能校园美育。

名家开讲:从“感知”到“表达”的文学课
作为深耕文学创作与文艺教育数十年的专家,喻剑平长期关注青少年文学素养培育,著有《昨夜落花》《城市屋檐》《醍醐之旅》《随遇而案》等作品,更以“用生活滋养文字”的教学理念广受师生喜爱。“比拟不是简单的修辞游戏,是让文字‘活’起来的感觉神器。”讲座伊始,喻剑平以问题引发思考,“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诗又在何方?”他用生活化的场景切入,层层拆解“感觉神器”的内核——将抽象感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
课堂上,喻剑平结合经典案例与自身创作经历。他强调:“好的比拟,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要先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鼻子嗅、用嘴巴尝,文字才会有温度。”台下学生纷纷提笔记录,不少人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互动交锋:童言与大师的思维碰撞
“写植物时用拟人会不会太老套?”“如果想把心情写成天气,该怎么找相似点?”互动环节,孩子们抛出一个个“接地气”的问题,喻剑平则以“朋友聊天”般的亲切回应,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老套是因为没写出新意,试着观察它的独特之处——比如竹子在雨里摇晃,不像跳舞,倒像在跟雨水击掌。”“心情像天气?开心是晴空万里,委屈是蒙蒙细雨,甚至可以是‘心里下了一场太阳雪’。”他鼓励学生建立“感觉档案”,记录日常观察到的细腻体验,并现场为提问者写下“用比喻点亮文字”的专属建议。
五年级学生李悦然举着自己刚写的片段说:“我写‘妈妈的手像老树皮’,喻老师说可以更具体——‘指腹的茧子像砂纸,却暖得像晒过太阳的棉被’。原来比拟要让读者‘代入’,而不是‘知道’。”

文化浸润:多方合力厚植文学土壤
望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骐玮介绍,学校始终以“大语文”理念推动美育,已连续几年开展“每日诵读”“校园诗社”等活动。“名家面对面”系列至今举办37场,从诗人、作家、画家到非遗传承人,旨在为孩子们搭建多元文化桥梁。“今天喻老师的课,不仅教技巧,更点燃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这才是文学教育的根。”
作为承办单位,湖南省校园文联小文艺家分会负责人隆定军向望新小学授牌潇湘校园诗歌社第10个分社。隆定军表示,将持续联动专业资源,为校园输送优质文艺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文字里找到表达自我的力量”。
活动尾声,喻剑平向学校捐赠30册《随遇而安》诗集,并与师生合影留念,定格下一张张因文学而发亮的脸庞。

从观察到感知,从模仿到创造,这场关于“比拟手法”的分享,不仅是一次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一场对生活诗意的唤醒。正如一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当孩子开始留意一片落叶的姿态、一阵风的声音,我们知道,文学的种子已在心中生根。”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