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区,卖全球!|湘江潮涌“十四五”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妤  

当“全球化”的考题摆在每家企业面前,“出海”已不再是大型企业的独角戏。

在湖南湘江新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小而美”企业正悄然改变中国制造的出海路径,一幕更为灵动、更具韧性的出海新叙事,正由这群中小企业挥毫书写。它们没有巨轮的体量,却凭借“快艇”的敏捷与精准,在世界的经济海洋中破浪前行。

它们不局限于以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是以自主创新为舟,以全球视野为帆,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这不再是传统的“衬衫换飞机”,而是一场以技术为舵、视野为帆的深度远征。从技术追随到标准制定,从产品输出到方案引领,这群“破浪者”的背后,是一种独特的“湘江模式”在支撑:一个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如何系统性培育出具有“全球站位、技术硬核、战略耐心”的企业群体?

在湖南湘江新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小而美”企业正悄然改变中国制造的出海路径。除署名外均为 通讯员 供图

深植湘江:锻造出海企业的“创新内核”

湘江新区的出海故事,始于一片精心培育的创新热土。在这里,政策引导、产业链配套与国际化服务共同构成了一套支撑企业全球拓展的生态系统。

湖南威耐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纽信道出了许多新区企业家的共同心声:“我们不是盲目出海,而是分步走——先从东南亚市场切入,同时加强技术迭代、人才储备、品牌建设。”

威耐斯从东南亚市场切入,同时加强技术迭代、人才储备、品牌建设。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范龙贵 摄

这种稳健而精准的出海策略,源于新区提供的系统性支持。从组织企业赴德国研修,到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再到政策引导、产业链配套,新区始终扮演着“管家”角色,让中小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正是这种“赋能型”服务,帮助企业校准航向,坚定了“出海是必答题”的信念。

湖南营养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球化之路同样受益于这片创新沃土。“落户湘江新区,是一次充满战略远见的选择。在这里,企业能便捷地融入国际交流网络,参与全球科技合作,新区开放的基因也与我们的‘全球研发+中国智造’之路高度同频。”

营养树总经理杨涛表示,企业将产值可达6亿元的智能化工厂落户新区,正是看中这里便捷的国际交流网络和产业配套。目前,营养树已建立起月产能超4000万条粉剂、600万瓶饮品的生产网络,为出海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更重要的是,新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形成的“雨林式”生态,让企业获得了独特的集群优势。在这里,园区上下楼即是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内就能找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湖南仕博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涛对此深有体会:“湘江新区有专业的园区配套、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这是我们能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仕博测试从代工起步,到打破国外三十年垄断,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关键跨越。

这种深度集聚使得企业出海时,带去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身后整条产业链的支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链式出海”模式。仕博测试从为英国RACELOGIC提供研发代工起步,到研发出打破国外三十年垄断的高精度定位产品,就是通过湘江新区完备的产业基础,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关键跨越。

事实上,创新正是新区企业最硬的“出海护照”。

在新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正完成从“技术应用者”到“技术定义者”的身份蜕变。

营养树的“全球研发、中国智造、世界共享”、仕博测试的“全科医生”生态、威耐斯的“绿色外衣”理念,无不体现着“新区智造”的科技含量与战略远见。这种以自主核心技术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构成了新区出海企业最坚实的底气。

走向世界:完成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关键跃升

出海模式的转变,本质上是竞争力内核的转变。

当新区企业迈出国门,它们的全球化战略展现出与传统外贸截然不同的特质——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技术、标准与价值的全方位出海。

在营养树的展厅里,一幅覆盖整面墙的世界地图勾勒出企业的全球布局。从美国圣地亚哥的益生菌研究所,到欧洲的原料基地,再到中国中部的研究中心,光带串联起一条清晰的全球资源链路。“我们的供应链和研发网络早已布局全球,”杨涛表示,“如今,我们要让‘营养树’的品牌与产品,沿着这条成熟的全球网络反向输出。”

营养树的供应链和研发网络早已布局全球,月产能超4000万条粉剂、600万瓶饮品,为出海储备充足的“弹药”。

这种“全球研发、中国智造、世界共享”的模式,是新区企业出海新思维的一个缩影。这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卖货”逻辑,进入更深层次的技术、标准与价值“共鸣”阶段。

出海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新区企业不再满足于市场份额的拓展,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认同。营养树立志“做标准、做体系、做生态”,正在筹备自有菌种库和微生态科普馆;仕博测试从单一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合作与标准输出,致力于成为汽车测试领域的“全科医生”;威耐斯不断推进国际合作,“将中国的节能方案带向世界”——它们都在通过自身的产品与服务,传递中国制造对于解决全球性议题的独特价值。

这种从“做生意”到“做生态”的转变,标志着出海企业的成熟。它们不仅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更要通过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生态,赢得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而随着这批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深耕,湘江新区正在全球创新版图上刻下独特的“湘江坐标”。

回望2024年,湘江新区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出海成绩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其中出口额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81亿元,增速接近2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更具结构意义的信号——新区的产品与服务已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出海从“零星试水”迈向“系统布局”。跨境电商交易额3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8%,更凸显出“新区智造”正以数字化、轻量化方式高效触达全球市场。

这一态势与新区企业的出海实践紧密呼应。威耐斯的节能保温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稳步扎根,仕博测试的汽车检测系统进入欧美日韩等二十多个工业强国,营养树则将微生态营养品送往更多新兴市场——它们共同构成湘江新区出口地图上一个个闪亮的坐标,也成为“新区制造”向“新区智造”转型升级的最佳注脚。

纵观湘江新区中小企业的出海故事,无疑为观察中国中小企业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湘江模式”样本。

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一个开放而富有支撑力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站位、技术硬核、战略耐心”的企业群体。

它们或许领域各异,但都带着新区所赋予的敢闯敢创的基因:在全球竞争中,既不怯场,也不冒进,以一种充满战略理性的姿态,完成着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关键跃升。

前路必有风浪,技术壁垒、文化差异、地缘政治,都是横亘眼前的挑战。

但正如这方水土的名字——湘江,其精神内核本就是百折不回、奔涌向海。

这群立于全球化涛头的弄潮儿,正以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将“新区智造”的星火,洒向五洲四海。

【作者:杨文妤】 【编辑:杨文妤】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