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大会的“长期主义”|大麓记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杨文妤 罗杨

什么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是一种以长远目标为导向的决策哲学,强调在决策时优先考虑长期利益,而非追求短期回报。

当湘江两岸再次被互联网岳麓大会的智慧之光点亮,世界的目光投向长沙——这座正以AI为笔、以山河为卷,书写长期主义样本的中部城市。9月14—16日,以“AI领航 畅想湘江”为主题的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此举行,众多院士专家、企业代表齐聚湘江,聊AI,话未来。

然而,热闹场景的背后,是一场静水流深的长期叙事。

十二年间,互联网岳麓大会主题几经变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人工智能到“AI+”。在互联网行业这个以“快”著称的领域,足以见证多个风口的兴起与湮灭,但湖南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不追短期风口,而造长期气候。

9月15日,以“AI领航 畅想湘江”为主题的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长沙开幕。除署名外均为 通讯员 供图

不追风口而造气候,长期主义的湖南诠释

不追逐瞬息万变的短期风口,而是沉下心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气候,谈何容易。

对湖南来说,长期主义的核心在于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它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一种战略定力,是在喧嚣中保持清醒的认知能力。这种选择背后,是对创新规律的尊重——真正的创新需要时间沉淀,生态培育需要持续投入,这些都是短期追逐无法实现的。

这种长期主义的实践方式,体现了湖南对创新本质的独到理解。创新不是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生态进化过程。正如一棵大树的成长,既需要深扎土壤的根系,也需要向阳而生的枝叶,更需要时间的沉淀与酝酿。湖南所做的,正是为这棵创新之树提供适宜的土壤、阳光和雨露,然后给予它足够的时间自然生长。

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机器人体验中心汇聚一系列最新机器人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湖南的长期主义还体现在其清晰的递进式发展逻辑上。

2014年,湖南省政府召开移动互联网产业会议,专题研究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并积极组织湘籍人士座谈会,群策群力为振兴家乡献计献策。同年,第一届互联网岳麓大会在一众湘籍企业家的推动下成功举办,打开了湘商回乡、聚力创新湖南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2018年,岳麓大会上发出“期盼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的真诚邀约广为传播,让“冬有乌镇,春有岳麓”的名片越擦越亮。

2023年,“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使之成为湖南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第四项标志性工程”掷地有声,湖南也开始进行“拥抱既有产业”转向“创造未来产业”的迈步走。

事实上,站在2025年回望,湖南所做的,正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以一种“沉默的坚定”,把每一步走成下一步的基石。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湖南的表现再次印证了长期主义的价值。

2025年互联网岳麓大会上,发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的时代强音,将以应用为导向,找准赛道精准发力,聚焦“人工智能+”在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领域的应用。

正如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徐莹所说,“湖南工程机械等领域在国内有比较优势,发展AI产业也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与AI进行深度融合,塑造差异化竞争。”

“AI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健康产业走向个性化、精准化的重要引擎。”湖南西子健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健伟表示,健康领域是AI最能创造普惠价值的战场,西子健康的未来就是与AI共进的未来。

当许多地方“押宝”大模型研发时,湖南正是基于自身制造业基础和应用场景优势,以应用为导向,找准赛道精准发力。这不是保守,而是建立在对自身优势和创新规律的深刻认知基础上的战略选择。

12年过去,长期主义的价值正在显现。从2014年到2025年,湖南从移动互联网的“跟跑者”成长为人工智能的“弄潮儿”。今天的湖南,已形成一种创新文化:不追求即时红利,而注重系统构建;不盲目追逐短期风口,而深耕自身土壤;不满足于单点突破,而追求生态繁荣。

作为大会亮点之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区,21支全国大学生创业团队亮出“高精尖”。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钟杰 摄

生态繁茂自成沃土,长期主义的自然馈赠

长期主义绝非被动等待,而是持续不断地主动耕耘。

在2025年互联网岳麓大会的舞台上,当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向世界宣告湖南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的决心时,台下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时代机遇与多年积淀碰撞出的回响——十二年如一日的气候孕育,终于等来了生态的抽枝吐叶。

当先进计算在岳麓山脚奔涌、当全国第四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在长沙揭牌、当中兴全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落子湘江、当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不断出入背着双肩包的大学生创客……人们忽然发现,湖南不声不响间,已织就一张覆盖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和制度保障的AI产业生态网络。

正如本届岳麓大会上,万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吴太兵表示,“‘人工智能+’在湖南全面的落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人才,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湖南已经完全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行动全面落地。”

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齐聚岳麓,共同描绘AI新蓝图。

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主义的必然结果。生态的形成,既得益于政策制定者的远见、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企业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时间的淬炼与持续投入。

湖南的AI生态构建,首先体现在政策的引领和贯通。2024年,湖南省便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实现智能算力3600 PFLOPS、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如今2025年的互联网岳麓大会上,“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的宣言,更显坚定和底气。

而夯实生态根基,则依赖于算力底座的有序推进。从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的“天河”系统,到全省12000PF的算力规模,再到中部首个持牌数据交易所的设立,湖南没有盲目追求算力的数字堆叠,而是紧扣“可用、好用、能用”的务实逻辑,把算力真正转化为赋能产业的实际支撑。

大会走进总投资18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先进计算之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但真正让整个生态“活”起来的,还是湖南对应用场景的深度开放。AI的价值在于应用,湖南并未陷入技术的自我循环,而是坚定推动AI融入千行百业:中联重科的智能生产线、智慧眼的砭石大模型、希迪智驾的自动驾驶、马栏山的AIGC视频创作……这些场景不仅是技术的试金石,更是创新的活水。它们不断提出新问题、倒逼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形成“应用—迭代—再应用”的增强回路,使产品不断完善,从而真正让AI走进寻常百姓家。

这一切,都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得到了集中呈现。展厅里,不是悬浮的概念演示,而是来自AI赋能制造业、文创、医疗、交通等领域的真实案例;论坛上,不再限于对技术参数的讨论,而是对AI如何重塑行业、如何赋能民生、如何提升治理的深度对话。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回望,岳麓大会用十二年时间诠释了长期主义的真谛:它不是在时间长河中的被动等待,而是主动选择与持续耕耘;不是拒绝变化,而是相信沉淀的价值;不是回避风口,而是打造属于自己的气候。

当智慧光芒闪耀的2025岳麓大会落幕,湖南继续它的气候营造之旅——一片不追逐珍珠却能源源不断孕育珍珠的智慧海域。

这片“人工智能+”海域的叙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柯鸣 杨文妤 罗杨​】 【编辑:杨文妤】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