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急救!航班广播寻医,她第一个站起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6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通讯员 杨静 刘宇)“我们医院的医务人员,真是了不起!”今日,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主任陈金文从患者微信朋友圈得知,该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刘爱军在航班上紧急施救乘客的事迹,赢得广泛赞誉。
7月19日清晨7时许,休假的刘爱军与家人一同乘坐长沙飞往云南的A67275次航班。在长沙黄花机场登机完毕,飞机即将关闭舱门时,机舱广播突然响起紧急寻医通知:“各位乘客,机上有一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急需医护人员协助!”
“我是湖南航天医院医务人员!”刘爱军第一时间亮明身份,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只见一名中年男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不清。其妻子焦急地告知,丈夫有冠心病史,两年前曾住院治疗,登机前已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症状未见缓解。乘务员正组织初步处置并广播寻医。
凭借多年急诊科工作经验,刘爱军迅速判断患者为心肌缺血、胸口疼痛,存在心肌梗死前兆。她立即为患者按压人中穴促醒,擦拭汗水,并在其心前区进行叩击(具有类似除颤作用)。同时,她指导乘务员使用机载氧气瓶帮助患者吸氧。约8分钟后,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清醒。刘爱军询问其感受,患者表示胸口疼痛有所减轻。患者及妻子表示可继续行程。
“根据病情,我强烈建议呼叫机场急救,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检查。”刘爱军耐心劝说患者及家属切勿大意。等候期间,患者再次大汗淋漓并频繁打哈欠——这再次提示心肌梗死风险!刘爱军立即让患者含服一颗水果糖以补充能量。
几分钟后,机场急救人员携带药箱赶到。刘爱军协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低至63/33毫米汞柱,心率48次/分钟,呼吸11次/分钟,血糖6.8毫摩尔/升。鉴于患者状况危急,刘爱军果断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扩容。约20分钟后,长沙市120救护车抵达。刘爱军协助急救人员使用铲式担架将患者安全转运,随后患者被送至就近的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经心电图、血液检测及用药,患者冠心病急性发作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当日,患者妻子致电刘爱军致谢:“感谢全体机组人员、刘主任等医务人员以及乘客们!为了救我丈夫,飞机推迟起飞一个多小时……”刘爱军叮嘱患者务必进行后续治疗,其妻子承诺将安排丈夫就近住院。
记者了解到,刘爱军1989年毕业于北京卫校,作为“航空二代”,毕业后随转业的父亲回到湖南,在湖南航天医院护理岗位坚守36年。其中,12年扎根急诊临床一线(含11年急诊科护士长经历),后转至护理管理岗位。
据同事介绍,刘爱军多次在院外挺身救人。例如,她曾成功救治倒在医院门口的路人。另有一次21时30分进行夜间查房时,她听到急诊科门外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循声跑去,发现一位约60岁的大叔被女儿搀扶下车,面色发绀、严重缺氧、神志不清。危急时刻,刘爱军当机立断在车上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几分钟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心跳恢复,此时急诊同事也及时赶到支援。
“身为急诊医务人员,救人是本能反应,任何时候有需要我都会冲上去。”刘爱军坦言,紧急关头根本来不及多想。她始终铭记并告诫每一位护理新人医院的核心宗旨:以患者为中心。“心肌就是生命,把握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实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意义重大。”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