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环打响“斑点清零”攻坚战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

清晨6时,环卫工刘师傅的夹子探入北二环绿化带深处,勾出一团缠绕在树根上的塑料膜。他的身后,高压冲洗车正轰鸣着冲刷护栏底部的积尘——这片湘江新区与望城区交界的“城市斑点”,正在一场联合整治中舒展新生。

接近7月尾声,走进北二环与银杉路交会处,不远处是刚拆除的违建板房残骸,以前低洼积水、布满坑洞的村道变成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曾被垃圾覆盖的闲置地块,如今已露出其本来面目,裸露的黄土已覆上绿网,工人们正将一批又一批垃圾杂物装车清运。“必须让‘斑点’变‘亮点’,守住城市的面子,更护住民生的里子!”现场施工负责人的声音穿透了机械轰鸣。

北二环这片曾经的的“城市斑点”,正在一场联合整治中舒展新生。均为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钟杰 摄

交界之痛:城市“北大门”沦为环境“斑点”

北二环西侧,银杉路与潇湘大道交会的三角地带,曾是长沙城市管理的“斑点”。5处巨型垃圾堆积点如同疮疤,建筑废料裸露如山,废旧驾校旁,堆积的建筑废渣侵占着闲置地块,锈蚀钢筋从混凝土碎块中支棱出来,发臭的水塘漂浮着塑料袋,围挡边的生活垃圾蔓延成带。

更令人忧心的是潇湘大道西南角——千余平方米的木材废料裸露堆放,成了炎炎夏日下的火灾隐患点。风起时扬尘直扑主干道,而集装箱违建群中晾晒的衣物,让这块连接河西新城与河东北部片区的“桥头堡”成为城市“斑点”。

“夏天不敢开窗,风一吹垃圾袋就往树上挂。”在周边住了三年的陈女士指着窗外的违建聚集区摇头。这片区域交界的地带,因征拆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了非法废品回收、违规种菜、占道经营的温床。垃圾堆积、设施破损、土地违规占用等问题交织,让城市“北大门”沦为民生痛点。

从高空俯瞰,5处超百平方米垃圾带、7处违建聚集点、2处发臭水体,像补丁般分布在湘江新区与望城区交界的三角地带。不远处的汉王陵公园被现代“疮疤”包围——这片长沙北进“咽喉”,亟待一场刮骨疗毒。

施工工人为整治区域加装围挡,美化市容环境。

联动破局:多部门联合的“攻坚战”

湘江新区主动担当,联合望城区成立双指挥长制的专项指挥部,16个部门被纳入“整治作战图”,观沙岭街道与月亮岛街道首次建立日调度机制。

“当前核心任务是清障!”7月初的指挥部里,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麓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陶湘闽指着片区地图说,“拆违建、清垃圾、腾土地,为未来发展腾空间。”在指挥部的墙上,项目的施工图和各个攻坚小组任务的每日进度实时更新。

“清拆”组合拳雷霆出击:违建拆除攻心为上,湘江新区执法队员联合街道组成宣讲队伍,登门劝离木材厂老板,讲明相关政策并同步提供合法仓储选址方案;对拒不搬离的废品回收点,执法队员多次上门,讲明利害,并对其后续安置提出合理方案,重点打通拆违“堵点”;垃圾清运高效有序,依托湘江新区垃圾转运体系,1170车、828吨垃圾杂物通过封闭式运输车直送消纳场,全程杜绝二次污染;硬件修复同步穿插,在银杉路东南角进出口实施硬化道路1950平方米,人行道提质改造260余米,76个树围加紧建设中,420米景观围挡沿潇湘大道拔地而起,将闲置地块裹上“绿衣”。

高温下的攻坚现场,液压破碎锤狠狠砸向混凝土块,迸射的火星似乎点燃了火热的攻坚氛围;新区环卫服务中心定期调动洒水车用高压水枪精准冲刷护栏凹槽,并对拆违地区进行围挡施工,进一步美化市容市貌。“每处‘城市褶皱’的舒展,都是民生幸福的增量。”现场负责人抹着汗说,“接下来,我们将明确湘江新区与望城区的日常管理边界,建立‘每周联合巡查、每月交叉检查’机制,将该区域纳入‘找问题 抓整改’‘周末看城管’重点督查范围,确保问题不反弹。”

如今,站在北二环新铺设的人行道上,湘江新区相关负责人指向远方围挡后的空旷土地:“这里不是简单的‘清场’,而是为城市未来‘留白’。”随着一批又一批建筑垃圾的清运车驶离,曾经的脏乱三角地带已显露清爽轮廓,当新栽的树苗在北二环迎风舒展枝叶,湘江西岸的这片土地即将迎来它的新生。

【作者:黄荣佳】 【编辑:黄荣佳】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