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风行,让“新区智造”链接全球智慧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胡益虎 李先强

哈佛、牛津等全球顶尖学府的专家学者齐聚湘江之畔,跨国技术转化项目在学术沙龙中碰撞出火花——连日来,“全球研发 湘江聚创”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场全球智慧的对话盛宴,更彰显了湖南湘江新区以开放姿态链接世界、以全球人才赋能制造业升级的深层逻辑。在这片诞生了57家上市企业、超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孕育了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的热土上,“湘江智造”正与“全球智慧”同频共振。

“全球研发 湘江聚创”湘江科学行活动在湘江新区开幕。通讯员 供图

全球招商引智,科创成果“生根发芽”

“去年是来‘问路’,今年是来‘扎根’,想让更多创新想法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牛津大学林亮博士的感慨,道出了首届湘江科学行活动播下的科创种子如何在湘江之畔扎根生长。作为天羽蜂科技创始人,林博士去年带着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算网系统登上首届湘江科学行活动的路演舞台。如今,科技产品天羽蜂智能算网平台已接入长沙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硅立方。

省委、省政府发出诚挚邀约,希望“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湘江新区积极响应,做好“走出去、请进来”文章。去年,首届湘江科学行活动吸引30余位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创业团队以及海外青年科学家走进新区,不仅带回了项目,更引来了全球智慧。

而在第二届湘江科学行“科创实践与全球机会”主题研讨环节中,海外嘉宾的期待尤为热切。西班牙新能源企业AEInnova联合创始人大卫·哥美亚思看中新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计划在废热能源利用领域展开学术与产品研发合作;天羽蜂科技创始人林亮则以嘉宾身份回归。

在“科创实践与全球机会”主题研讨环节,海外知名学者、企业家展开热烈讨论。通讯员 供图

走出去,引进来。今年3月,湘江科学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36个优质项目引资415亿元;今年4月,“相见湘江新区 共创合作未来”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招商推介会促成近10家德国企业与新区企业面对面对接;今年4月,湘江新区代表团赴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大学交流,探讨在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的新图景……今年,湘江新区实施“双千亿”计划,即项目投资与招商引资均突破1000亿元,全力跑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接力赛。

产业根基深厚,让全球人才找到“用武之地”

湘江新区制造之所以能吸引全球目光,首要在于其坚实的产业根基。这片仅占全省5‰土地的区域,却创造了全省9.2%的GDP,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集群撑起“制造高地”脊梁,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让海外人才能迅速找到“用武之地”。

同时,新区正高标准、快节奏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立足新区、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创新策源地。如今,湘江科学中心已全面封顶,计划2026年整体建成,届时将汇聚顶尖科研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完善,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加速构建环岳麓山创新创业生态圈。“五大建”建成后,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可实现近距离思想碰撞与资源对接,激发无限创新活力。

科学交流中心已进入幕墙安装阶段。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钟杰 摄

“国际科技人才正迎来‘湘江时刻’,这里不仅有顶尖实验室,更有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完整生态。”在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中,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原党委委员、公使衔科技参赞、科技部人事司原副司长蒋苏南以《国际科技人才的湘江机遇》为题,对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给予高度肯定。

诸多案例见证着产业优势转化为聚才磁力。英国伦敦大学博士邓意麒带着技术落户后,依托湘江新区产业生态,企业迅速成长,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等领域;海归博士戴立忠创办的圣湘生物,在精准医疗产业链滋养下,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21%。

政策诚意满满,真金白银“筑巢引智”

全球人才的汇聚,离不开诚意十足的政策支持。“从实验室到产业园,湘江新区为创业者提供了‘扶上马、送一程’的全周期服务,长沙都正生物的成长正是最好例证。”在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中,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欧阳冬生以《硬科技创业的湘江新路径》为题,分享了创业的心得体会,全面展示了新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完善的扶持政策。

海外归国创业的圣湘生物公司董事长戴立忠回忆创业初期,公司面临无实物资产、办公场地难找、融资困难等问题,是新区迅速帮忙解决场地,还以产业基金助其渡过融资难关,让企业走上正轨。目前,湘江新区依靠创新创业人才,先后孕育出圣湘生物、三诺生物、水羊股份、华曙高科等多家上市企业。

让海外人才“来了不想走”,还离不开超越政策的人文关怀。记者了解到,湘江新区为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期间,从为参会学者精心安排住宿场地,到定制贴合需求的产业考察路线,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用心,让全球人才倍感温暖。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国际知名癌症转化研究专家纳比尔·哈吉对活动的周密组织和热情服务深表感谢,并表达了与中国开展医学技术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

如今,湘江新区已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截至2024年底,集聚两院院士36人、国家级计划人才175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占长沙市48%,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研发与湘江制造的深度融合,一幅“科创引领、产业跃迁”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在湘江新区,“全球研发”的智慧火花,必将点燃“中国制造”的升级引擎,书写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向着打造先进制造、前沿创新、开放活力、一流品质的“四个新区”目标加速迈进。

【作者:李先强】 【编辑:李先强】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