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航, 望城“椒”响曲四季不断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近年来,望城区深耕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创新发力“院士农业”,构建起“院士+产业+项目+基地”的特色发展模式,目前已成功引进5个院士工作室,推动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在望城率先落地转化,成效卓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即日起本报推出“‘院’景在‘望’”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望城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蓬勃的新图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艳红
对无辣不欢的湖南人而言,餐桌上那抹鲜辣是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初冬时节,当田埂间的“扯树辣椒”陆续下市,宣告传统辣椒旺季落幕时,望城区靖港镇的农业基地里却蒸腾着盛夏的生机——大棚内,翠绿的辣椒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实缀满枝头。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红的、绿的辣椒便装满了竹筐。
这四季常青的丰收图景,源自“辣椒院士”邹学校团队的科技赋能,让望城辣椒不仅成了享誉市场的“金名片”,更缔造了“四季不断摘”的产业奇迹。

科技破季 新鲜辣椒全年不断供
初冬的阳光透过大棚薄膜,在靖港镇石毫村绿地生态农庄的辣椒园里投下斑驳光影。200多亩标准化大棚内,不同品种的辣椒错落有致地生长,采摘的村民弯腰抬手间,鲜辣的清香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分拣台前,工人们麻利地将辣椒分类打包,忙碌的身影与满棚鲜绿相映成趣,一派产销两旺的热闹景象。
“尝尝,这脆度非常好!”记者刚走进大棚,欧立军就随手摘下几个青辣椒递过来。咬下一口,脆嫩中带着鲜爽的辣意。“传统种植的辣椒,这会儿早退市了,但咱们这儿,新鲜辣椒还挂满枝呢。”他边嚼边介绍,话语里满是自豪。
欧立军是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用鲜辣椒品种改良岗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同时也是邹学校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2022年7月,邹学校院士团队选中望城这片沃土,在绿地生态农庄成立创新工作室,聚焦高品质辣椒选育、栽培技术推广和农业人才培养。从那时起,欧立军就成了工作室的“常客”,他经常带着学生扎根田间地头搞试验、做指导。
“当初选望城,一是土壤和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诚意。”望向满棚硕果,欧立军感慨地说,刚开始试种的很多新品种没有经济效益,但企业二话不说腾出大棚支持试验。如今,绿地生态农庄已成长为全国重要的辣椒供应基地,“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
据介绍,在湖南,传统辣椒种植始终摆脱不了季节性空窗期,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市场上鲜辣椒供应锐减。而在绿地生态农庄,这一痛点被科技彻底破解——选用邹学校院士团队和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选育的软皮2307、兴蔬211和长研青香等优良品种,搭配春提早、秋提早、秋延后栽培技术,不仅提前了春季上市时间,更把秋季供应周期拉长至次年4月,实现了新鲜辣椒全年不间断供应。
“以前想提早上市,得12月就栽苗,遇上极寒天气全白费。”绿地生态农庄技术负责人何文平接过话茬,如今有了院士团队的大苗越冬技术,辣椒苗在大棚里安全越冬,来年气温回升直接移栽,“风险降了,底气足了,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全面推广!”
品质为王 “椒中珍品”香飘市场
“皮薄、脆嫩,清香里裹着鲜辣,餐饮界抢着要!”欧立军拿起一个青辣椒,细细讲解其特性。在他的介绍中,“高口感、高品质”是院士团队育种的核心追求,“就说这长研青香,和樟树港辣椒有‘血缘关系’,却解决了产量低、抗性差和采摘时期要求高的老问题。”
这份高品质,让长研青香成了辣椒中的“明星”。每年4月底头批上市时,零售价最高能卖到256元1公斤,即便如此仍供不应求。“你看这果皮多鲜亮,果形多饱满,凑近闻闻,清香味直钻鼻子!”何文平弯腰托起一串青辣椒,向记者展示这“椒中珍品”。在专属大棚里,记者看到,每株辣椒都长得精神抖擞,果实排列整齐。“这是市农科院联合院士团队多年攻关的成果,清炒时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糯中带脆,越吃越香”。
高品质并非单一品种的“独舞”。目前基地已试种26个优异品种,主力推广6个品种,涵盖软皮椒、鸡肠子辣椒等不同风味,既能当主菜鲜炒,也能做配菜提味,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
品质升级的同时,产量也实现了飞跃。“在院士团队指导下,亩产量提高了700到800斤,现在亩产稳定在3500斤左右!”农庄负责人徐灿喜上眉梢,更让他高兴的是,基地培育的高品质辣椒苗成了“香饽饽”,常年向40多家企业供货。
科技赋能的奇迹,在靖港镇西藏绿之源种植基地同样上演。走进全玻璃智能温室,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辣椒树“悬”在半空中,根系深扎在营养基质里,几位农技师正细心修剪侧枝。“把多余的枝叉打掉,营养才能全供给果实!”基地负责人指着墙角的智能控制柜介绍,这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院士团队提供的精准营养配比方案通过管道直达根系,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云调控”。
“院士技术加智能设备,很大程度上挣脱了气候的束缚!”该负责人透露,优质品种搭配智能化管理,不仅实现全年连续生产,亩产较传统种植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培育的优质辣椒苗还能供应周边农户,形成“技术输出+种苗供应”的辐射效应。
产业兴农 “金椒”奏响振兴曲
从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从单个基地到全产业链,邹学校院士团队的技术赋能,让小小的辣椒成了望城乡村振兴的“致富椒”。
产业兴,则村民富。在靖港镇石毫村,60岁的侯美丽正蹲在自家两亩辣椒地里采摘,鲜嫩的辣椒装满了竹篮,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苗是绿地农庄免费给的,化肥、技术指导也全免费,摘了直接拉去卖,今年又能多挣1万多元!”侯美丽说,村里像她这样的种植户有100多户,跟着农庄种辣椒,不用愁技术,不用愁销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侯美丽的安心,源自“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保驾护航。绿地生态农庄不仅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技术”三免费服务,还签订保价回收协议,让农户实现“零风险”种植。这种模式,正是院士团队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的重要抓手,让技术红利实实在在流进农户口袋。
如今,“菜篮子”已变成望城村民的“钱袋子”。在靖港镇,种植大户们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把辣椒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在茶亭镇,特色“东城生态椒”声名鹊起,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辣椒产业,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引擎”。
“我们将持续推动‘院士辣椒’等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湖南望城农业科技园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为院士团队搭建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的平台,全力保障团队开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从湖南望城农业科技园发展中心获悉,近年来望城区已构建起“院士+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的产业联合体,推动辣椒产业从单一种植向深加工、文旅采摘等领域延伸。小小的辣椒,正结出更丰饶的“致富果”,奏响乡村振兴的“椒”响曲。未来,在院士领航和科技助力下,这曲“椒”响曲必将愈发嘹亮,在望城大地上年年传唱。
>>我要举报

